道家文化寻根安徽两淮道家九子研究-孙以楷等著.pdf

道家文化寻根安徽两淮道家九子研究-孙以楷等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恢宏,她是 中华 民族 的灵魂,是 中华 民族精 神 的结 晶。如果说 中华文化之树 的主干(或主体 )是儒家文化 ,那 么中华文化之树的根则是道家文化,这个根深植于沃野千里的淮 河流域 。道家文化在淮河母亲 的怀里孕育、诞生、成长、发展 ,乃至 融会儒释臻至玄学精境 。淮河流域 的热土,如乳 的生命之水,滋养 了一代又一代道家群体,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华文化的精英。 一、淮河孕育着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真正的确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末期,由老子 首创 。然而 ,老子思想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它与尧舜及夏商 周时代乃至春秋时期 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 的关系 。庄子说:“古之 道术有在于是者 ,关尹、老聃 闻其风而悦之 。” 这“古之道术 ”,就 是老子学说的来源 。当然 ,古之道术并不就是道家学说,但可 以说 是道家的先驱。古之道术的代表人物中与淮河流域有着密切关系 的,大概有许 由、夏 禹、皋 陶、彭祖、商汤、姜 尚、管仲、孙 叔敖 等人 。 许 由。《高士传》载:“许 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隐于沛 泽 之 中 。尧 让 天 下 于 许 由,(由 )曰: 月 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 《庄子 天下》。 第 2 页 光 也不 亦难 乎 !时雨 降矣 ,而犹浸 灌 ,其 于 泽 也 ,不 亦劳乎 !夫子 既已治矣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 乎 ?鹪鹩巢 于深林 ,不过一枝;偃 鼠饮河 ,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 ,予 无所用天下为 。庖人虽不治庖 ,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 逃去 。”在路上 ,许 由遇 到他 的老师齧缺 。齧缺 问:“子将奚之 ?”许 由答:“将 逃 尧 。”又 问:“奚谓邪 ?”许 由答:“夫尧 知贤人之利天 下 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 。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于是许 由“遁耕于 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高士传》中的这些关于许 由记载亦见 于 《庄子》。分析一下许 由的言行,与后来道家隐者之流十分一致。 庄子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 响。他所说 的“名者,实之宾”,直接影 响 了老子的名实观。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所表达 的遵守法则 的思想,也构成 了老子道论 的一部分,而他所说的“尧 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 ”,则尤为老子不 尚贤主张 的来源。 许 由是 阳城人。据 《大 明一统志》:“阳城 ,在宿州南,秦县 ,陈 胜生于此。”《水经注 获水》:“肖县南对 山,世谓之 肖城南 山也,戴 延之谓之 同孝 山,云取汉阳城侯刘德所居里名 目山也。”阳城离沛 泽甚近,阳城人许 由隐居于沛泽是十分可能的。后来老子辞官归 隐,也是隐居于沛泽,不难看出其间的联系。一说阳城在颍水边。 《水经注》:“颍水出颍川阳城县……东南过其县南”,注云:“县南对 箕 山,山上有许 由冢 ……尧所封也 。故太史公 曰:余登箕 山,其上 有许 由墓焉……又有许 由庙。”阳城亦在淮河流域。 夏 禹。尧舜 时代 ,大 禹奉命 治水 ,他经过涂 山(今安徽怀远县 境 内),娶涂 山氏女为妻 ,生子启 。夏文化贵黑 尚左 ,而老子也正是 如此 ,如“守黑 ”、“玄之又 玄”、“玄德 ”、“君子居则贵左 ”。据 《尚书 大 禹谟 》记载 ,舜欲让帝位于 禹,禹谦让不受,推荐皋 陶。帝舜 曰: “来 禹,洚水儆 予,成 允成功 ,惟汝 贤;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不 自满 假 ,惟汝 贤 。汝惟 不矜 ,天 下莫与汝 争 能 。汝惟 不伐 ,天 下莫与汝 第 3 页 争功 。” 可见,禹讲求柔弱谦下,功成弗居 ,勤俭 ,不争,但最终能达到 “天下莫能与之争 ”的效果。这句话原封不动地保存在 《老子》中。 特别是大禹因顺水的 自然本性,以疏导的方法治水,更是从根本上 启发 了老子 的 自然主义 。所 以老子 尚水 ,常 以水 喻道 ,认为“水几 于道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