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心之间朱熹与陆九渊的理学-高全喜著.pdfVIP

理心之间朱熹与陆九渊的理学-高全喜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方面是 内忧外患、皇室不 保 的政治局面 ,一方面是理学 家们谈天论道、辨析驳难 的学 术景观;一方面横槊赋诗、壮怀 激烈 ,一方面空 山意远、心静理 深 。这两种场景、两种风貌 既是 矛盾冲突的,又是和谐如一的, 它们相辅相成,构成 了宋代社 会意识 的两个方面。 第 2 页 第 3 页 黄 昏夕照,南边的苍山依稀可见。几个儒生在竹影风光中, 谈兴正浓 ,辩意更酣 ,谈天论道 ,指点江山,夜之将至而不 自 知 。这个令人神往 的哲人之境 ,便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名 的 “鹅 湖之会 ”中的一个场景。 “鹅湖之会 ”说 的是南宋学者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一场哲学 论辩 。关于哲学,古今似有很大的区别 。在今天,哲学 已是专 家的职业 ,好像只有在大学讲坛上才能谈论 。但在古代 ,哲学 是一种人生 的智慧 ,为学人所共识 。这一点,无论 中外东西 ,皆 是如此 。古代的希腊雅典,类似 “鹅湖之会 ”的场面就 已出现, 曾有一幅油画描绘 了雅典哲人智者的论辩情景 。至于中国,先 秦时代便有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孟子与告子 的争议 ,庄子与惠 施的玄辩,机锋纵横 ,妙语迭出,使后辈学人受益无穷。 然而 ,景致虽似 ,实情却有所不同。正像当今 的时代不同 于远古的时代 ,朱熹和陆九渊 的宋代 ,亦有别于孔孟庄惠的先 秦 。同一把弦琴可 以抚弹出迥异的曲调 ,同一位歌者可 以演唱 出不同的曲词 。到底宋代社会 的意识风貌如何,宋代学术的精 华 理学又如何创生和流变的呢 ?这一 问题是我们了解朱陆 理心之辨的一个入 口,明了了这一 问题 ,我们才能真切地楔入 “鹅湖之会”的风景之中,体悟它的深意。 第 4 页 中国的历史到了宋代,可谓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经过晚唐、 五代 的混乱局面 ,公元 年 由赵匡胤统一了中国,建立 了赵 宋王朝 。 有宋一代三百年间, 重文轻武 ,重 内轻外,边患一直连绵 不绝。也正因为宋代各朝君主重视文治,文化空前地繁荣起来。 宋代文化是 中国文化发展 的一次高峰,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形成 了先秦儒学的复兴。 边患不绝 的赵宋王朝 宋太祖赵匡胤 的统一事业并不完整 ,尽管他基本上削平南 方各割据政权 ,但北方游牧 民族的势力还很强大 ,幽燕十六州 (今北京、河北、山西一带)还在契丹人的管辖之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宋太祖一直把夺取幽燕、统 一海 内视为生平 的大事 。但事与愿违,宋朝并没有夺取幽燕的国 力 。宋太祖亲征的幽州之役 ,以宋军大败告终 。随后 的几次出 兵北伐 ,也都失败 。有宋一代,北方的边患始终没有解除。 太祖 、太宗之后 ,宋真宗和仁宗两朝一改过去雄发冲荡的 姿态 ,采取了休养生息、安民乐业的政策 。此后北宋一百年的 时光 ,中原地区未受干戈之乱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社 会经济趋 向繁荣 。于是,大都市发达起来 ,市民意识有所抬头, 宫廷生活亦随之奢侈 。有人描述京城的繁华景况写道: 第 5 页 太平 日久,人物繁阜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 白之 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 乞巧 登高 ,教池 游苑 。① 在诸如此类 的文字中,可 以明显看 出当时宫廷豪门和一般市民 的游乐生活 。 好景不长 ,到了宋徽宗、钦宗时期 ,宋代的社会冲突 日益 激化 。官场腐化的程度越来越深 ,国库吃紧,兵冗力虚 ,加上 北方辽金的不断南侵 ,宋朝 已处在危机之 中。这期间,虽有王 安石的变法图强,但仍不能挽救北宋的颓势。 在北方 ,金人崛起 ,并以暴风雨之势消灭了辽,随后开始 南下攻宋 。公元 年,金兵二次南下,次年攻克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