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寒区冻土-生态耦合作用的冷生土壤过程与反馈-西北生态环境资源
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寒区冻土-生态耦合作用的冷生土壤过程与反馈
1. 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 中国科学院
提名意见:寒区广泛发育的冷生土壤是维系寒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冰冻圈)-岩
石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纽带,但长期以来缺乏对冷生土壤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变化机理及其
环境反馈的深入认识,不仅严重阻碍冷生土壤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是制约寒区水文、生态
学科以及陆面过程理论与模式发展的瓶颈,亟待系统解决。本项目系统研究寒区陆表环境过
程 10 余年,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寒区冻土环境-生态-
冷生土壤相互作用理论范式、分析方法与数值模式;系统揭示了冷生土壤对冻土环境与高寒
植被生态关联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演化机理,丰富和发展了冷生土壤学理论;研发了新一代寒
区冷生土壤水热耦合过程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新的寒区生态模型,深化了变化环境下
冷生土壤碳库形成与稳定维持机制的认识,阐明了冻土环境作用下任何外部干扰对寒区生态
系统的链生放大效应;通过定量刻画生态演替与冻土环境保护的关系,明确了寒区不同生态
系统对干扰的脆弱性和恢复力等,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并形成了冻土保护的“主动冷却”
理论范式,推动了冻土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创新发展。
成果的8 篇代表性论文总他引超过1390 次,被Nature、PNAS 以及GCB 等学术顶级SCI
刊物他引超过770 次,被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采用。这些创新成果推动了寒区生态学和寒
区陆表环境过程等新型交叉学科的发展,并为我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做出贡献,
也为我国寒区应对全球变化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部分成果先后
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 年)和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 年)。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 等奖。
2. 项目简介
寒区广泛发育的冷生土壤既是冰冻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维系寒区大气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纽带,但长期以来缺乏对冷生土壤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变化机理及其环境反
馈的深入认识,不仅是阻碍冷生土壤学科发展的前沿挑战,而且是制约寒区水文、生态学科
理论与模式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属于地理学科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寒区冻土-
生态与冷生土壤的耦合作用过程、冷生土壤演化与反馈过程、寒区生态系统对冷生土壤资源
属性变化的响应过程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国际上认可的成果,主要发现点:
(1)多年冻土-植被生态与冷生土壤间的互馈作用关系与耦合模式:发现寒区不同生
态类型与多年冻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耦合作用关系,确定了冻土环境对不同生态系统作用的
阈限与条件,明晰了植被覆盖、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对冻土环境的多因素复合作用
的理论认识,被多位国际著名生态与环境学家和IPCC 认为是理解全球变化下山地多年冻土
区生态环境变化最明确的依据。建立了基于植被覆盖与土壤有机质双因子作用的土壤水热传
输非线性模式,发展了基于冻土-生态耦合作用的新一代土壤水热耦合过程算法,推进了冻
土环境主动保护理论范式的发展,成为指导冻土工程建设中冻土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
与技术基础。
(2)冻土-植被生态耦合作用的冷生土壤演化过程:创建了植被生态指数与冷生土壤
性质的关系模式,定量解析了冻土环境-高寒植被协同作用对冷生土壤正逆演化趋向的影响
与机制,被国际著名冷生土壤学家和生态学家James G. Bockheim 教授以山地冷生土壤演化
的代表性系统成果编入冷生土壤学最新进展;发展了冷生土壤水热过程与区域植被生态过程
相耦合的寒区生态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泛北极地区寒区生态系统对变化环境的响应研究;揭
示了变化环境下冷生土壤碳库形成与稳定维持机制,推动了冷生土壤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3)冷生土壤资源属性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反馈影响:发现了冻土-生态作用下冷生土
壤资源禀赋及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反馈以及放大外部干扰作用的形成机制,揭示了冷生土壤
水力学性质随冻土-生态耦合作用的温度场时空格局而变化的基本规律,在全球多个典型寒
区生态系统变化研究中应用,有力支持了对寒区土壤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认识的进一步
深化;提出了不同冻土环境下的生态类型对不同干扰作用所秉持的不同脆弱性与恢复能力。
成果直接应用于三江源区和青藏道路工程沿线寒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成果整体上在解决上述寒区面临的科学前沿挑战方面取得了开拓性进展,丰富和发展
了冷生土壤学和冻土生态学研究领域,提升了寒区应对全球变化的科学支撑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训练基地信息化系统维保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 走近科学家》第2课时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学课件.pptx VIP
- 黄浦区卢湾中学能源审计报告.pdf VIP
- HDJH30-120J型架桥机说明书.doc
- 5.2用圆设计图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docx VIP
- 航空集装器知识 .pdf VIP
- SHT-3012-2011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pdf VIP
- AI赋能教育的思考与应用 教师培训课件.pptx VIP
- sfz jd2015数据库数据真实性鉴定.pdf VIP
- 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管理实施细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