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1
北宋唯心主义道学 81
关学学风与张载的哲学思想 134
张载论气 、两
1 中国社会思想(十五)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王安石的生平及其新学的学术地位
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北宋时称为“新学”。河南程
氏遗书第二上:
“游酢杨时,是学得灵利高才也。杨时于新学极精。
今日一有所问,能尽知其短而持之。介父(甫)之学,
大抵支离。伯淳尝与杨时读了数篇,其后尽能推类以通
之。”
这是洛学对新学的贬辞,但是,也反映了洛学对新
学的重视。惟其视之重,才更要贬之刻。正与政治上的
反为新法相同,在学术思想上的反对“新学”,实具有
深刻的阶级斗争的意义。
列宁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曾指出“王
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
页一五二,注二)。王安石其人、其新学、其新法,为世
所厚诬者,垂一千年。近代资产阶级的学者如梁启超等,
对此历史公案,虽有所平反,但是并没有抉露其中的真
实。
宋元学案卷九十八,序列王安石的学术思想,标目
荆公新学略。全祖望对此予以说明:
“荆公淮南杂说初出,见者以为孟子;老泉文初出,
见者以为荀子。已而聚讼大起。三经新义,累数十年而
始废。而蜀学亦遂为敌国。上下学案者不可不穷其本末
2 中国社会思想(十五)
也。且荆公欲明圣学而杂于禅,苏氏出于纵横之学而亦
杂于禅,甚矣西竺之能张其军也。述荆公新学略及蜀学
略。”
王梓材推阐全氏之意,说道:
“是条序录,兼蜀学而言之。谢山以其并为杂学,
故列之学案之后,别谓之学略云。”
全氏对王安石的学术思想,摈而不予以正统地位,
目为杂学,不复按年代序列,而别附见全书之末,贬落
之意显然,可见全氏不免囿于正统见解。但是“荆公新
学”,毕竟震撼了当时的学术思想界,引起封建的正统
思想的围攻,几经崇黜,凡六十年才最后被统治者所废
弃,则是客观事实。在王安石当时,就是论敌也不得不
承认王安石的学术地位。元祐初年,司马光当政,新法
次第罢废。王安石死了,苏轼执笔的制辞里,对王安石
还不得不这样承认:
“名高一时,学贯千载。……少学孔孟,晚师瞿聃。
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粃百家之陈迹,作新斯
人。”
所谓“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粃百家之陈
迹,作新斯人”,就此而论,王安石新学具有何等气魄
震慑他的论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