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世说新语》中少年儿童形象缺陷和其
成因
【摘要】本文对《世说新语》中少年儿童形象的缺 陷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世说新语》;少年儿童形象;缺陷
一、少年儿童形象缺陷
《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巧言善辩,但有时近乎诡辩; 自信清高,有时却导致目中无人。他们虽然纯真勇敢,但受 儒家思想影响严重,显得过于少年老成。
1?恃才傲物,目中无人
如《豪爽》门记载了王敦年少时的一件事:王大将军年 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 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 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 气豪上,旁若无人。举坐皆叹其雄爽。王敦年少时就有着 不凡的气度,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别人畅所欲言时,王 敦因所知不多而意色殊恶”,所以他主动寻找机会,‘自 言知打鼓吹”,以高超的技艺、豪爽的神气赢得举座赞叹。 少年王敦的“神气豪上,旁若无人”不仅来源于他的高超技 艺,更来自他张扬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高度自信,甚至是近 乎傲慢。
《言语》门中载:“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 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 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谢仁祖小小年纪面对别人 的赞美,如此理性、冷静,没有乐昏头,确实不易。但他回 应说,座中无尼父,怎能分辨出颜回来?确实非常犀利,而 且太目中无人了。
小小的儿童,个性却张扬的如此淋漓尽致,在赞叹的同 时,也不禁质疑,这还是正常的儿童吗?
2?他们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如《言语》篇中有一则关于晋代大儒范宣儿时事迹的记 载: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 ” 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在我 们看来孩子因伤指疼痛而啼哭,本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 但他却会搬出《孝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掩盖自己真实的 生理感受,真是匪夷所思。
又如《方正》门记载道:山公大儿著短?,车中倚。武 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时论乃云胜山公。 山涛的长子山该小小的年纪便懂得衣冠不整不宜去拜见尊 长的礼法,他的态度颇在当时颇受人们的称许的同时,在当 今恐怕也不能不令许多成年人自惭形秽。
还有这样一段记载: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年仅七岁的孩子便会以 儒家的“信” “礼”等行为准则去衡量、批评别人的言行。 义正辞严,有理有据,并以“入门不顾”表示对无信无礼之 人的鄙视,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诚然,从以上的几则事例可以看出,当时的少年儿童在 传统的儒家学说的培育下,确实形成了比较明确的道德观 念,并能自觉地用这些准则指导自己的言行,衡量他人的言 行。但是在这同时,这种道德观念亦如一堵厚厚的城墙,封 闭了儿童的心灵。从《世说新语》里记载的,我们可以看到, 儒家的经典教义的确已内化到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变成 了个体的内心信念。可以说,传统的思想已经在他们心里根 深蒂固了,甚至于禁锢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与童真失去衔 接,并逐渐与成熟接轨。
3?他们少年老成,俨然‘小大人”
《世说新语》所记录的时代是一个精神自由、个性飞扬 的时代。[9]魏晋名士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碍的生活 意趣,一切唯求真情真性,这种张扬的个性也体现在儿童身 上。
而下面一段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孩子以他不凡的演技 和应变能力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 甚爱之,恒值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 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 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 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 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 全。于时称其有智。(《假漏》)
还不到十岁的孩子无意中听到王敦与钱凤共商谋反的 计划,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得知此事的严重后果,于是急中生 智,佯作酣睡以骗过王敦,才得以保全性命。在我们不断赞 叹他的应变能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时个人处境的极不稳 定性,以及这种不稳定的根源。正是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特别是给少年儿童造成的心灵创伤。
自古以来,一向有大智慧的,我们称之为英雄,因为他 们善于审时度势,维护自己家族的名誉和利益。这些本该是 大人做的事,魏晋的孩子却做到了,俨然小大人。
二、少年儿童形象的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动荡促使孩子早熟。《世说新语》所记与写作的时 代是一个灾难的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变化的转型的时代; 是一个政治走向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争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