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随想-金开诚.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治学与做人 我在很久 以前 曾写过一张条幅,写的是 “学术关乎心术 , 人格现于风格”。有人跟我开玩笑,说 “我给你看一部物理学著 作 ,你 能不 能 看 出作 者 的心 术 ?”我 说“不 能 。”他 又 说“我 给 你 看一幅无名 氏的画 ,你能不能评说作者 的人格 ?”我又说 “不 能。”于是他笑我在条幅上写的是空话 。我感到 自己对治学与做 人的关系的确并未深思,只因传统观念 中认为二者有关系,我也 便人云亦云了。 近年来,治学与名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无论是学术界或 文化艺术界都出现了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现象。于是,我又觉得 有关的传统观念还是有道理的,只是不能过于机械地理解。 经过粗浅的思考 ,我认为治学与做人发生关系的重要原因之 一,乃在于治学的根本 目的在于创造与奉献。 创造与奉献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行为。动物没有社会,也没有 这种行为。因此,创造与奉献真正关系到人类个体 “自身价值” 的实现 。也就是说 ,致 力创造 ,乐于奉 献 ,这才 无愧 于一个 “人 ”字 。 但创造与奉献并非只靠智能因素就可 以实现 ,还要有心理上 的 “非智能因素” (包括意志、毅力、情操、兴趣、情感控制等 等 )的紧密配合,也还受到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制约与驱动。 第 2 页 如果 “非智能因素 ”质量差 ,又较少 自觉的道德意识 ,那是不大 可能作 出较大 的创造与奉献 的。 就拿学术界现在 比较多见的抄袭剽窃和故弄玄虚来说 ,有些 人 明明知道是错 的,却为什么仍然要这么做 ?显然 因为急于追求 名利 。这样 的人缺乏那种意志、毅力来苦心钻研 ,又 因情操 、趣 味的庸俗而深受物质刺激 的诱惑 ;因此心情躁切 ,贪而多欲 ,在 治学上无法专注投入 ,也就难 以实现真正的创造与奉献 。由于学 术界的运行体制 中存在薄弱环节乃至各种漏洞 ,所 以有人虽然缺 德败行也竟然能够名利双收 ;于是他便认为这是 “实现 了 自身价 值 ”。殊不知这样得来 的名利越 多,越说 明他缺乏创造 的能力和 奉献 的觉悟 ,离开人 的 “自身价值 ”的真正实现也就越来越远 。 先母毕生 以中医为业 ,曾一再对我说过李时珍 《本草纲 目》 多么 了不起 。我翻 阅此书 ,觉得作者为这部 巨著投入 的心力实在 是很惊人 的。遥想当年他编书若 只以追求名利为动机 ,那就不可 能作这样 的投入 ;因为在编撰过程 中他根本看不到成名获利 的前 景 。 从这一点想起 ,发觉 中国古代有许多学术文化 巨著都是在强 大 的创造与奉献精神 的驱动下才得 以完成 的。因为许多作者在其 生前都无法指望这些著作会 出版 问世 ,更不要说获得报酬 了。在 当前市场经济 的条件下 ,学人在治学方面取得 了成就 ,自然能得 到相应 的回报 。但治学到了较深 的境界 ,仍还需要更高的精神动 力 。所 以,越往深处想,便越能意识到治学与做人的关系 。 第 3 页 谈 “归纳论证 ” 归纳论证是各类文章中最为常见 的论证方法 ,其具体表现 便是引用实例来证明论点。这种论证方法有其认知上的根据,即 在事物的认识过程 中,某个论点、某种判断或某种道理的形成, 是对大量事实作 了归纳和概括的结果。 归纳论证是各类文章作者手中的 “利器”,但并不是随意运 用便能使文章中的论点、看法得到科学的证 明。虚假 的、粗疏 的、非科学的 “归纳论证”不仅使文章缺乏可信性,而且还常常 表 明在学风上存在 问题。 真正科学的、绝对可信的归纳论证只有一种,就是 “完全归 纳论证”。这种论证方法必须列举论点外延所包括的全部事实来 作论据 。但是,无论就认知过程或写作实践来说, “完全归纳论 证”事实上往往难 以实行。例如说 “人类中的智能正常者能够学 会并使用语言”,这一论点若要用 “完全归纳论证”来加 以证明, 那就要收集地球上每一个正常人学会和使用语言的情况,这显然 是难 以做到的事。 由于 “完全归纳论证”的使用范围极为有限,所 以真正在文 章中可 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