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讲座.pptVIP

当代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arch,2003 步入中学,最初所面临的变化—— ? 陌生的校园; ? 陌生的老师; ? 陌生的同学; ? 新增的学科; ? 学习坡度大了; ? 听课方式、作业方式、复习方式、考试方式 不一样了; ? 老师的管理方式也不同于小学了…… 您是否想过孩子面临这些变化,能否适应呢? 孩子进入中学,也进入青春期 性的成熟,性征的出现,带来心理与交往的变化—— 敏感的异性同学交往 ? 短暂的异性排斥期 ? 接踵而来的异性吸引期 好奇 (在幼童期缺乏必要的性教育) 好感、欣赏(对别人有了评价、欣赏能力) 亲密(共同语言、相互认同的需要,寻求更 大的交往圈与情感) ? 小学进中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儿童向成人过渡阶段 ? 心理断乳期与第二反抗期 ——独立性明显发展,趋于成熟了 ? 是形成自我意识与自我品质的关键阶段 ——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 开始迈出了人生竞争的第一步 不切实际的家教误区 与“用心良苦”的结果 十万琴童现象、双休日补习班现象、无限量家庭作业现象,导致孩子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症、自卑无望 … 家长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 上海东加西人才咨询研究所 SHANGHAI EW HUMAN RESOURCE INSTITUTE * 欢迎您 亲爱的家长 Welcome you 激励孩子成功的艺术 Exhortative SuccessTraining Guide 特邀主讲:张静涟 上海东加西人才咨询研究所 上海市“家庭教育”与“东方讲坛”讲师 新闻晨报“家教新招”专栏撰稿人 当你的孩子成为中学生 开始中学新生活时—— 您是否知道 孩子进中学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校园生活变化 生理与心理变化 教育须知 如何使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众多孩子的愿望—— 如何追逐心中的梦、寻找自我价值, 满足自身成长兴趣特长、社交、快乐的需要 众多家长的愿望—— 为什么这阶段是孩子与家长最易冲突的阶段? 学做孩子的心理辅导员 ? 学会观察孩子、理解孩子,激励、改变孩子; ? 让父母成为孩子可倾诉衷肠的人; ? 学会专业地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的 成长难关,健康发展,取得成功。 你善于理解别人吗? ( 对自己是否善解人意的认识) 理解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表达理解就更不容易了。 理解与沟通 为何有那么多孩子 ——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症? 太娇气? 条件太好了? 经不起挫折? 心理素质差? 那么,心理素质怎么会差的? 成人对孩子不同的回应, 会引起孩子不同的心态 3 7 7 3 “你这是怎么啦?第一次考试就做错3道题。” “你真够聪明的,那么简单的题,竟错了3道。往后越学越难,可怎么办呀?” “你没长脑子呀,一错就是3道。要气死我呀!” “你真笨,不是读书的料,我看你将来只配扫马路去!” 带着欣赏、期望的目光: “孩子,你真不简单。第一次考试,你就做对了7道。那么,再想一想,那3道做错的题你一定也能做对的。” 7大于3——大部分做对了,为什么不值得肯定。 设想一下孩子听你这样说,是一种什么感受? 消极的回应——我是失败者 积极的回应——我是成功者 当你不满意孩子成绩,想发火时——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 作业最多的人是我, 起床最早的人是我, 睡觉最晚的人是我, 昏昏沉沉的人是我, 迷迷糊糊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父母总感到孩子未尽力——孩子却感到已处于极限 为什么双方在感觉上会出现这么大的距离呢? 请听一首孩子自嘲的校园歌曲 指责会对孩子心态造成消极暗示 豆腐心、刀子嘴的伤害 “看来,你不是读书的料” “我从未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 “你给我再做10 道题,不做完就别想出去” “我们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