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对比、夸张的讽刺艺术;
2、通过信息技术体会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幻灯片去了解人物;
2、积累语言,精品阅读;
3、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精彩段落赏析的方法来阅读小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2.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三.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文中写了哪些人物?请找出来。
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2、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放映幻灯片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困潦倒,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举后,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他惊喜得发了疯,被岳父打醒后处处表现出圆滑世故,狡诈虚伪。(如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丑恶典型形象。
3、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l)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4、 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作者安排这场拜访,形象地显示出范进中举等于一步登天。
张乡绅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为的是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5、范进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合作交流】
1、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 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
〈2〉 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如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如 胡屠户语言行动前倨后恭的表现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如张乡绅
2、除对比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
如: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 “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哩。”(夸张)?如“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3、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4.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5、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三)【展示提升、教师释疑】
用图片展示
(四)【拓展延伸】
中举后第二天,正当大家还沉浸在范进中举的 喜悦中时,报录的气喘吁吁的赶到,叫道:“报错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