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糖尿病治疗药物分类及进展D.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糖尿病治疗药物分类及进展D.ppt

* 主要观察指标是研究终点时达到HbA1c7.0%的目标值,且不发生血糖?4.0 mmol/L (?72 mg/dL)的夜间低血糖的患者百分数。达到A1c ?7%的目标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夜间低血糖的患者,来得时组比NPH组多25% 与NPH胰岛素组相比,甘精胰岛素?组显然有更多患者达到“安全达标”的目标,即终点时的HbA1c7%,没有夜间低血糖。甘精胰岛素组比NPH组多25%的患者达到这一目标。 * At equivalent rates of hypoglycemia (3 events per patient-year), the Poisson regression model predicted that insulin glargine would produce an A1C of 6.5% versus 7.5% with NPH. Riddle MC, Rosenstock J, Gerich J, on behalf of the Insulin Glargine 4002 Study Investigators. Diabetes Care. 2003;26:3080-3086. * * 两组的基线特征相似,平均年龄61岁、糖尿病病程9.9年、体重指数29.5kg/m2、基线 A1c 8.84%。 364例患者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组和预混胰岛素组。 每周按强制的胰岛素调整方案进行胰岛素调整:调整胰岛素剂量,在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中:FBG达到≤100 mg/dL (5.6mmol/L)的目标;在预混胰岛素组FBG达到≤100 mg/dL,餐前血糖≤100 mg/dL的目标。共治疗24周。 * [Ref, p. 1] 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每天一次来得时,比转成每天二次预混胰岛素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HbA1c和FBG)减少低血糖的危险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每天一次来得时是一个更有效、安全的方法 * * * The insulin dose at study e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However, the NPH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of hypoglycaemic events, and a trend towards increased weight gain compar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Yki-J?rvinen H, et al. Diabetes 2004;53(suppl 2). Abstract 2181-PO. * * ADA和EASD的2006共识进一步明确了基础胰岛素的地位: 1.当OAD控制不佳时, 尽早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更有效 2.对于A1C8.5%或有症状性高血糖的患者,应该首选基础胰岛素 3.在启始和调整胰岛素使用时,不推荐使用预混胰岛素;(通常仅当速效及中效胰岛素的比例和其在预混胰岛素中的比例相同时,方可在早餐和/或晚餐前使用,但由于在中国只有30/70;50/50两种比例的预混胰岛素,使得预混胰岛素没有能达到真正个体化的治疗) * * * * * * * 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 有遗传背景 肥胖 加重胰岛素抵抗 年龄 随着年龄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 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除以上外,还有年龄过30岁;有异常产史,如胎死宫内、产巨大儿史(出生体重4Kg)等 * 2型糖尿病的产生是由于β细胞功能的衰竭以及在外周脂肪、肌肉以及肝脏中胰岛素抵抗的存在。 * * 那么,这么多降糖药物您究竟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一细说一番。 * 首先,目前糖尿病治疗的口服药物可分五大类: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 * 临床应用已有50年之久,降糖效果已得到公认。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使空腹和餐后的胰岛素释放都增加,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磺脲类药物作用依赖于尚存的有作用的β细胞。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因此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规律的按时定量进餐。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时候要慎重,要跟医生讲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另外,长期服用磺脲类有可能发生继发性失效,此时要听从医嘱换用别的药物,或转为注射胰岛素。 * 格列奈类与磺脲类类似,也作用在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产生和释放,但结合位点与磺脲类不同。其降糖作用快而短,模拟胰岛生理性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尤其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 也可引起低血糖,但和磺脲类相比,发作次数少,程度也较轻。 * 双胍类通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