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热液型中小矿床实例浅谈
[摘要]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热液型中小矿床为 例,对其热液型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如地层、侵入岩、构造、 侵蚀与矿化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热液型矿床矿体特征与地球 化学特征基础上,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热液型中小矿床成 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热液型中 小矿床成因主要是由区域变质作用及矿物质活化等影响下 形成的。在本文中,提出了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热液型矿床 找矿标志,并对其远景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内蒙古热液型中小矿床
[中图分类号]P613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
(2013) -11-63-1
1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得耳布干区域成矿带北东段北西侧,其区域地 质背景如下:
1地层
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Ptlx),岩石种类较 多,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浅粒岩、二云片 岩、大理岩等。
2侵入岩
本区的侵入岩主要有两期:新元古代花岗岩(Pt3r 5) 及晚侏罗世(J3T] V)花岗岩,脉岩较为发育。主要有花岗 斑岩、闪长班岩等。
3构造
测区内的构造形式主要为断裂构造,北西向断裂断层形 成的时间较早,具有复活的特点,近南北向断裂为成矿后断 裂,在矿区内不发育,切割矿体,破坏矿体的连续性,但一 般位移不大。
1.4侵蚀与矿化
蚀变主要发育测区北东新元古代花岗岩中,以绿泥石 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钾化、硅化为主。矿体形态较规 则,属简单-中等,绝大多数受后期构造破坏影响小、厚度 变化较稳定、品位变化较均匀,倾角较陡。
2矿体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
1矿体特征
2012年详查区内新发现矿体2条、矿体增加延深2条、 矿化体12条,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主要是4条矿体。其中, 19号矿体:为铅锌矿体,赋矿标高996?898m,延深103m。 其产状:走向310° ,北东倾,倾角70° ,平均厚度1. 36m, 平均品位 Pb0.66%、Zn2. 16%、Ag23. 28g/t; 23 号矿体为铅 锌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条带状、浸染状、团块状方铅矿、闪 锌矿集合体,矿体下部延深未控制;32号矿体为铅锌矿体, 矿石矿物主要为条带状、浸染状、团块状方铅矿、闪锌矿集 合体;34号矿体为新发现钮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浸染状、 团块状、脉状、星点状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钮矿等 组成。在2013年,于主矿体外围16、18、20、22、24、26 线几个钻孔相继发现数条钮矿体及矿化体,主要在大理岩、 灰岩中。
2地球化学特征
依据1: 2万土壤化学测量成果,剔除AP7和AP14异常 区,进行1: 1万土壤化学测量查证工作,勘查面积39. 60km2, 对 Au、Cu、Pb、Zn、Ag、W、Sn、Mo、As、Bi 等 10 种元素 测试分析。通过研究发现,Mo、Ag、Bi元素变化系数均高于 0.5,说明Mo、Ag、Bi三者元素在预查区内发育较富集,矿 化程度较好,且分布较均匀。从致矿系数来看,除Cu之外 其余元素的致矿系数均高于10,表明普查区内多金属元素分 布较密集,其中As、Mo、Pb、Bi、Ag元素变化系数均高于 15,说明这些元素可能局部达到矿化或成矿的可能性,因此, 在本工作区寻找多金属矿具备了良好的地球化学条件。
3矿床成因及区域成矿规律
1矿床成因
本区元古代由于海底中基性火山喷发与沉积,使深处的 成矿物质被带到了地壳的表面,形成了均匀的堆积层,普遍 遭受区域变质作用,新元古代由于花岗岩的侵入,使成矿物 质活化、迁移,由于不同地段变质作用的差异,使局部相对 富集,形成富含铅、锌、银的成矿围岩。
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及侧向挤压的影 响,形成了以北东向得尔布干深断裂及一系列的北西向断裂 和韧性剪切带的产生,伴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 在气水热液中携带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同时使该区的成矿物 质再次活化迁移,在压力的作用下使成矿热液沿断裂、裂隙 运移,在其交汇复合部位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促使成 矿元素富集成矿。该区的矿体产于火山岩的外接触带,蚀变 与矿化的关系密切,其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 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从矿体产状,产出的部位,矿化 蚀变特征推断其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矿床。
3.2区域成矿规律
在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时,应主要对成矿年代、成矿温度 及盐度、成矿深度、矿床区域内空间分带等情况进行综合分 析。在进行成矿年代分析时,可以根据矿岩石年代对成矿年 龄子进行大致推测。成矿温度及盐度,可以根据矿床内流体 温度及盐度进行分析;推算成矿深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第一种,通过矿体形成年对上覆地层深度进行估算;第二种 方法,根据矿床内流体温度及盐度计算其压力,并换算为深 度。通过明确区域成矿规律,可以为找矿及找矿方向进行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