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线粒体基因突变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丁肖华史成军王方金邱耕陈华云徐伟杰何蕴韶
[摘要]线粒体基因突变通过影响β细胞内能量转化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糖尿病发生。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把线粒体糖尿病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于β细胞遗传缺陷疾病。线粒体糖尿病本身也是一大类异质性疾病,其突变位点、发病机制、主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均有独特性。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随着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若干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相继被发现。1992年,VandeOuweland等[1]首次报道一个伴神经性耳聋的符合母系遗传方式的糖尿病家系,该家系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中存在tRNAleu(UUR)nt3243A→G点突变,后陆续在多个人种得到证实【2,3】。接着大量实验研究证明[4],mtDNA突变是导致家族性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并成为糖尿病领域研究热点。1线粒体基因组与基因突变的遗传特点线粒体DNA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基因组,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编码功能。人类mtDNA为16569bp组成的一个环形闭合的双链环状分子,由1条富含嘌呤的重链(H链)和1条与之互补的富含嘧啶的轻链(L链)组成,两条链均具有编码功能。编码两种rRNA(16s和22s),22种tRNA及13个多肽。人类的mtDNA分子几乎完全由编码区组成,由于缺少组蛋白和有效的修复机制及结构的高度紧缩,使得线粒体DNA很容易受自由基损害,其突变频率是核DNA的10~20倍;mtDNA的复制频率高于核DNA,对突变的固定比核DNA快10~17倍。因此就相应的基因而言,体细胞mtDNA发生突变的频率要比核DNA高得多。机体内体细胞mtDNA的新生突变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积累。与核DNA相比,mtDNA具有以下遗传特点:①遗传方式为母系遗传。由于在受精过程中,精子仅以其头部与卵子融合,但是精子的线粒体集中于尾部,所以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仅由卵细胞提供,由精子提供的mtDNA不足0.1%。②每个细胞内可有成百上千个线粒体,而每个线粒体有多达10个拷贝的mtDNA。当mtDNA发生突变时,细胞内同时存在野生型和突变型的mtDNA,即为异质型。异质型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和突变的mtDNA随机分配到子代细胞中,这样经多次分裂后可产生野生型、突变同质型和突变比例不同的异质型细胞,这种复制分离现象称为随机分离(stochsdticsegregation)[5]。③多态现象。这一多态现象在日本人中曾有报道{6},它与人类进化和人种变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与糖尿病相关的突变位点随着对线粒体疾病的深入研究,已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20余种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常见的突变方式为mtRNA的点突变,且都为错义突变,有母系遗传特点,且常伴有神经性耳聋,也称母系遗传性线粒体糖尿病伴耳聋(maternallyinheriteddiabetesmellitusanddeafness,MDMD)。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线粒体tRNA3243位点核苷酸A→G突变[7]。不同的研究均表明tRNAleu(UUR)nt3243A→G点突变是线粒体糖尿病中常见的类型[8-11]。详见表1。表1线粒体糖尿病有关的基因突变碱基序号置换碱基受累基因3243A→GtRNAleu3250T→CtRNAleu3251A→GtRNAleu3252A→GtRNAleu3254C→TtRNAleu3256C→TtRNAleu3260A→GtRNAleu3264A→GtRNAleu3316G→AND13394T→CND13426A→GND112026A→GND416189T→CtRNAleu2.1线粒体tRNA的3243基因突变与糖尿病线粒体tRNA的3243基因A→G突变所致糖尿病是单基因病变,已被列为糖尿病的特殊类型[12]。3243A→G是一种生物合成性突变,具有明确的致病作用[2]。线粒体tRNA的A3243G基因的突变降低了mtDNA编码蛋白的稳定性和相应氨基酸与其tRNA的结合力,从而影响了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13]。该基因与12SrRNA及16SrRNA基因相邻,除转录形成Trnaleu(UUR)外,在3243位点前后13bp处,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transcriptionterminationfactor)结合点。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转录终止于结合点,主要形成12S和16SrRNA,小部分形成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相关的mRNA及tRNA。3243A→G突变导致与转录终止因子结合障碍,相邻rRNA生成减少,影响诸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翻译,导致ATP生成不足。研究发现,伴A3243G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呈不同程度的杂胞质性,程度自3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