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ppt

* * 实线:水样分泌  虚线:酶样分泌 胰液与胆汁的分泌调节 胰腺分泌NaHCO3-的机制 基底膜: Na+-H+交换 CO2扩散 顶端膜: Na+扩散, HCO3-主动分泌 2. 胆汁 1) 胆汁的来源:肝脏 2)胆汁性质:有色、苦味 肝胆汁(金黄色/桔黄色、弱碱性 pH=7.4) 胆囊胆汁(深绿褐色、酸性 pH=6.8) 3)胆汁成分: 无机成分:水、钠、钙、钾等; 有机成分: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胆盐、无机盐等。 无消化酶。 4)生理作用: ⑴ 胆色素、卵磷脂、胆盐组成乳化剂,促进脂肪消化; ⑵ 胆盐构成微胶粒运输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⑷ 中和胃酸; ⑸ 胆盐促进胆汁分泌(胆汁的利胆作用) 5) 胆汁分泌的调节 5) 胆汁分泌的调节 ⑴ 促胆汁分泌物顺序: 高蛋白食物>高脂肪或混合食物>糖类食物。 ⑵ 神经因素: 迷走神经→ACh→肝、胆→胆汁↑ ⑶ 体液因素: ① 胃泌素→ HCl↑→入肠→促胰液素↑→肝细胞→肝胆汁↑ ② 促胰液素→胆汁总量↑、HCO3—↑ ③ 胆囊收缩素→胆囊胆汁↑ ④ 胆盐肠-肝循环: 胆盐→小肠→95%吸收入血→门静脉→肝脏→肝胆汁↑ 胆汁的肝脏分泌 肝脏分泌胆汁 胆盐构成微胶粒 胆汁的利胆作用 胆盐的肠肝循环 3.小肠液 1) 小肠腺 2)性质: 弱碱性 pH=7.6 ,分泌量 1-3L/day 3)成分:水-电解质、 粘液、肠致活酶 4)调节:小肠液为经常性分泌 ① 神经性调节: 迷走神经㈩ → 十二指肠腺分泌    交感神经㈠ → 十二指肠腺分泌    壁内神经丛(为主)→肠腺→肠液↑ ② 体液调节:  胃 泌 素 促 胰 液 素 → 肠液↑ 胆 囊 收 缩 素 血管活性肠肽 小肠分泌电解质和水的机制 ------继发性转运机制 基底膜: Na+-2Cl--K+同向转运体/钠泵/K通道 细胞旁路: Na+扩散 顶端膜: Cl-通道(Ca2+激活;cAMP激活) 插图187页图6-15 肠致活酶对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机制 ㈡ 小肠机械性消化----小肠运动 1.形式和生理作用: 小肠运动形式 生 理 作 用 紧张性收缩 保持小肠形状位置和压力,促进食糜与小肠液混合。 分节运动 食糜与消化液混合,促进肠血液、淋巴回流,有利消化和吸收 蠕动 将食糜向下一段推送。 移行性复合运动 清除肠内容物,阻止细菌迁移回肠。 2.调节: 1)内在神经丛有两种神经元: ⑴ 抑制性运动神经元含血管活性肠肽、腺苷酸环化酶、一氧化氮合成酶 ⑵ 兴奋性运动神经元含乙酰胆碱、P物质等 2)神经性调节: 交感神经抑制小肠运动,副交感神经促进小肠运动 3)体液性调节: ⑴ 抑制小肠运动的物质: ACh、5-HT、胃泌素、CCK、P物质、脑肠-肽; ⑵ 促进小肠运动的物质: 促胰液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分节运动 蠕动 ( peristalsis ) 五、大肠内消化 1.大肠的生理作用: ⑴ 吸收水盐,参与水盐平衡调节; ⑵ 吸收维生素B和维生素K; ⑶ 形成和贮存粪便。 2.大肠液的作用: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 3.大肠运动形式:   ⑴ 袋状运动(混合运动)   ⑵ 蠕动   ⑶ 集团运动: 由胃-结肠反射、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参与 4.排便反射:受意识控制的脊髓反射,由胃-结肠反射引起便意.   ⑴ 神经支配   ⑵ 反射弧 排便反射 降结肠收缩 乙状结肠收缩 直肠收缩 肛内括约肌舒张 腰 骶 髓 初级中枢 直 肠 压 力 感受器 传 出 神 经 盆神经 腹下神经 →阴部神经 ㈠ →肛外括约肌舒张 大脑皮层 盆 神 经 ㈩ 排 便 便潴留 便失禁 躯体运动神经 交 感 神 经 副 交 感 神 经 六、吸收 1.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物质 2.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1)面积大(200平方米)  2)停留时间长(3~8小时)  3)食物已消化成小分子 3.小肠吸收途径   1)旁细胞途径   2)跨细胞途径 4.各种物质的吸收 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物质 1)口腔、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