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
血栓前状态是指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的条件下,血液出现容易凝固的倾向,称为血栓形成前期(Prethromboticstate)。
血栓是指血液在体内的血管或心室腔内已经形成凝血块,称为血栓(thrombus)。
据报道,静脉系统的血栓占成人尸解总数的25%,动脉系统的血栓占16%,微血管内血栓占37.6%,而血栓前状态的发生率更高。因此血栓前状态的发生率更高。因此血栓前状态是一种高发病率,且危害性很大的疾病。早期发现可预防血栓形成。
临床上哪些情况下可以造成血栓前状态?一般认为凡是影响血管壁的改变,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液淤滞的因素,都可造成血栓前状态。常见因素有:
1.影响血管壁损伤的因素:创伤性外伤、外科手术、严重缺氧、酸中毒、细菌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等。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生理性屏障,当其完整性受损伤时,即可促进血栓形成。
2.血液成分的异常:
A 血小板: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血小板数增多,血小板激活后,容易在损伤的血管部位形成血栓。
B 凝血因子增多:血管损伤后可以激活凝血系统,形成高凝状态。此外,肾病综合征,口服避孕药,可使凝血因子I、V、VII、VIII、IX、X的活性增高,形成高凝状态。
C 血流异常:血流缓慢时,血循环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脂蛋白等物质浓集,可使局部血液粘度增高,形成血栓前状态。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检测。
血栓前状态只有通过实验检测才能明确诊断,但检测项目太多,故建议:先作筛选试验,根本结果,再作特异实验指标检测。
1.筛选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数(BPC)、部分凝血活酶试验(APTT)、血流粘度测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
2.特异性指标:
TM、GMP-140、TAT、t-PA、FDP、D-二聚体、A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