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观察分析
本文对210例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与本院住院确诊的肝炎患者210例,男18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岁。其中急性肝炎(急肝)30例,慢性肝炎(慢肝)50例,70例,重型肝炎(重肝)60例。
1.2方法先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然后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的计算公式:PTA=[对照PT-(对照PT×0.6)]÷[患者PT-(对照PT×0.6)]×100%计算PTA,正常值75%~100%。
2结果
各型肝炎PTA观察结果,见表1。
表1各型肝炎PTA观察结果(略)
经统计学处理,除急性肝炎PTA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型肝炎PTA均低于正常值。各型肝炎之间相比,重症肝炎降低最为显著,其次为肝硬化。
3讨论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凝血因子大部分均在肝细胞内合成。血液凝固被认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酶促反应过程,传统上将凝血反应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近年来的研究对经典的凝血机制进行了修订,使两途径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断拓展。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即使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也不会凝固,一旦机体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降低,则会导致血栓形成,相反,如其功能亢进则可发生出血。正如本文试验结果所示,在肝脏功能正常时,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当肝脏实质受到损伤,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机体可表现有出血倾向。急性肝炎患者的PTA降低并不明显,与正常值相比无明显差异。而PTA下降最为明显的则是病情急剧、肝脏实质细胞严重广泛坏死的重症肝炎患者,其次为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国内外学者已公认,PTA小于40%为肝细胞坏死的肯定界限。PTA降低显著是重症肝炎发展至晚期的标志和预后不良的征兆。因此,临床应重视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动态变化,用以作为判断肝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一个十分敏感的指标。
作者单位:250021山东省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