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100尿沉渣检查各参数的临床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UF-100尿沉渣检查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RBC) 红细胞出现在散射图的左角。由于红细胞在尿液中直径大约是8.0um,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所以荧光强度(Fl)很弱,红细胞在尿液标本中大小不均,且部分溶解成小红细胞碎片,或者在肾脏疾患时排出的红细胞也大小不等,因此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差异较大。一般来看,Fl几乎极低和Fsc大小不等都可为红细胞。 该仪器除给出尿红细胞数量(每微升的细胞数和每高倍视野的平均红细胞数)参数外,还可报告尿红细胞其他参数,如均一性红细胞(IsomorphicRBC)的百分比,非均一性红细胞(DysmorphicRBC)的百分比,非溶血性红细胞的数量(Non-LyseRBC#)和百分比(Non-LyseRBC%);平均红细胞荧光强度(RBC-MFl),平均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MFsc)和红细胞荧光强度分布宽度(RBC-Fl-DWSD)。 (1)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的临床意义 ①红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显微镜计数法,正常人尿中红细胞约为lt;100万/24h;UF-100仪器法参考值为男性0-12/ul,女性0-24/ul;离心后为0-偶见/HPF(高倍视野),如每高视野均可见1-2个增多,ge;3/HPF为镜下血尿。通过观察尿红细胞数量可帮助血尿有关疾病(如肾炎、膀胱炎、肾结石、肾结核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动态观察这种病人尿红细胞数量变化,可确定病人治疗的疗效观察和预后。 ②泌尿道出血的定位:1979年Birch和Fairley首先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把血尿分肾小球血尿(简称肾性)和非肾小球血尿(简称非肾性)两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以后得到了许多学者赞同。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将均一性的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基本与正常红细胞相似)归为非肾性血尿,非均一性的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归为肾性血尿。但显微镜检查法是通过人眼观察单个红细胞的形态,需要熟练的技术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简单快速,不受主观因素影响。UF-100在判别红细胞形态信息时有二个新的参数:RBC-P70Fsc和RBC-Fsc-DW。 RBC-P70Fscgt;100ch正常红细胞(红细胞形态较均一),非肾性血尿 RBC-P70Fsclt;80ch小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肾性血尿 RBC-Fsc-DWgt;50ch混合红细胞 (2)尿红细胞测定注意事项 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留尿后应在2h之内检测完毕。标本放置过长,会因形态改变或细菌过多繁殖影响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 ②尿液的酸碱度和尿液的渗量都直接影响尿红细胞的形态。1996年Georgopoulos研究证实,尿红细胞在渗透量lt;700mOsm/L或尿pHge;7时,红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从均一性向非均一性改变。 2.白细胞 白细胞在尿液的分布直径大约为10um,稍比红细胞大,前向散射光强度则也比红细胞稍大一些,但白细胞含有细胞核而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它有高强度的前向荧光,就能将白细胞与红细胞区别开来,白细胞出现在散射图的正中央。白细胞也像红细胞那样有很多形状,当白细胞存活时,白细胞会呈现前向散射光强度强和荧光强度弱;当白细胞受损害或死亡时,会呈现前向前向散射光强度弱和荧光强度强。 仪器除给出白细胞定量(每ul细胞的细胞数和每高倍视野的平均细胞数)参数外,还可测出尿液中白细胞的平均白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WBC-MFsc)。 (1)观察尿白细胞数量帮助有关疾病(如泌尿系感染、膀胱炎、结核与肿瘤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动态观察这种病人尿白细胞数量变化,来确定病人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干化嬦法咄显微镜检查法虽然也能测定白细胞数,但干化学法粗糙,不能准确反映病人数量变化;显微镜的报告法(每高倍视野XX|XXX个白细胞)在满视野/HPF时,不能将治疗前后白细T数量变化反映出来,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能够观察这种数量微弱的变化,指导临床进一步的用药治疗。 (2)利用白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的技术识别白细胞高活性和低活性的不同程度,来进一步对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以及恢复期作出判断。 泌尿系感染时,在尿液中往往同时存在白细胞和细菌。因此,检查尿液中白细胞和细菌的存在,是诊断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指标。Muranaka利用此仪器对泌尿系感染病人的尿液进行测定,用白细胞和细菌参数作指标,发现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另外用白细胞数作指标来判断急、慢性泌尿系感染,结果显示:急性泌尿系感染白细胞数gt;60/ul,且白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强和荧光强度弱;慢性泌尿系感染白细胞gt;10/ul,且白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弱和荧光强度强。 3.上皮细胞(EC) 上皮细胞由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