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專利侵害鑑定要點(節錄)
司法院秘書長93年11月2日秘台廳民一字第0930024793號函
下載全文及相關資訊之網址: HYPERLINK .tw/ch/AllInOne_Show.aspx?path=819guid=af253442-f923-4ee3-9606-a2f8e691806dlang=zh-tw .tw/ch/AllInOne_Show.aspx?path=819guid=af253442-f923-4ee3-9606-a2f8e691806dlang=zh-tw
下篇 專利侵害之鑑定原則
壹、發明(或新型)專利侵害之鑑定原則
第一章 適用範圍
本發明(包含新型,以下同)專利侵害鑑定原則僅供法院或侵害專利鑑定專業機構等參考,而非用來拘束上述機關或機構。
第二章 鑑定流程
第一節 鑑定流程概述
一、專利侵害之鑑定流程分為兩階段:
(一)解釋申請專利範圍;及
(二)比對解釋後之申請專利範圍與待鑑定對象(物或方法)。
二、比對解釋後之申請專利範圍與待鑑定對象包括下列步驟:
(一)解析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特徵
(二)解析待鑑定對象之技術內容
(三)基於全要件原則(all-elements rule / all-limitations rule),判斷待鑑定對象是否符合「文義讀取」
1.若待鑑定對象符合「文義讀取」,且被告主張適用「逆均等論」 (reverse doctrine of equivalents),應再比對待鑑定對象是否適用「逆均等論」
(1)若待鑑定對象適用「逆均等論」,則應判斷待鑑定對象未落入專利權範圍。
(2)若待鑑定對象不適用「逆均等論」,則應判斷待鑑定對象落入專利權(文義)範圍。
2.若待鑑定對象符合「文義讀取」,而被告未主張適用「逆均等論」,應判斷待鑑定對象落入專利權(文義)範圍
3.若待鑑定對象不符合「文義讀取」,應再比對待鑑定對象是否適用「均等論」(doctrine of equivalents)
(四)基於全要件原則,判斷待鑑定對象是否適用「均等論」
1.若待鑑定對象不適用「均等論」,則應判斷待鑑定對象未落入專利權範圍
2.若待鑑定對象適用「均等論」,且被告主張適用「禁反言」(prosecution history estoppel)或「先前技術阻卻」時,應再判斷待鑑定對象是否適用「禁反言」或「先前技術阻卻」(被告可擇一或一併主張適用禁反言或先前技術阻卻,判斷時,兩者無先後順序關係。)
(1)若待鑑定對象適用「禁反言」或「先前技術阻卻」二者或其中之一,則應判斷待鑑定對象未落入專利權範圍。
(2)若待鑑定對象不適用「禁反言」,且不適用「先前技術阻卻」,則應判斷待鑑定對象落入專利權(均等)範圍。
3.若待鑑定對象適用「均等論」,且被告未主張適用「禁反言」或「先前技術阻卻」時,應判斷待鑑定對象落入專利權(均等)範圍
三、所謂「全要件原則」,係指請求項中每一技術特徵完全對應表現(express)在待鑑定對象中,包括文義的表現及均等的表現。
第二節 鑑定流程圖
* 被告可擇一或一併主張適用禁反言或適用先前技術阻卻,判斷時,兩者無先後順序關係
* 被告可擇一或一併主張適用禁反言或適用先前技術阻卻,判斷時,兩者無先後順序關係
是
否
解析待鑑定對象
之技術內容
符合文義讀取
(基於全要件原則)
適用均等論
(基於全要件原則)
否
是
適用禁反言或
適用先前技術阻卻*
適用逆均等論
落入專利權(文義)範圍
否
是
未落入專利權範圍
解釋申請專利範圍
落入專利權(均等)範圍
否
是
解析申請專利範圍
之技術特徵
第三章 鑑定方法
第一節 解釋申請專利範圍(Claim Construction)
一、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目的
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目的在正確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文字意義(下稱文義),以合理界定專利權範圍。
二、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時點
申請專利範圍之文義範圍(scope)應限制在申請時(filing)所能瞭解之意義。
三、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證據
(一)用於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證據包括內部證據與外部證據。若內部證據足使申請專利範圍清楚明確,則無須考慮外部證據。若外部證據與內部證據對於申請專利範圍之解釋有衝突或不一致者,則優先採用內部證據。
(二)用於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內部證據包括請求項之文字、發明(或新型)說明、圖式及申請歷史檔案。發明(或新型)說明包括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先前技術、發明(或新型)內容、實施方式及圖式簡單說明。申請歷史檔案係指自申請專利至維護專利權過程中,申請時原說明書以外之文件檔案,如申請、舉發或行政救濟階段之補充、修正文件、更正文件、申復書、答辯書、理由書或其他相關文件等。
(三)用於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外部證據,係指內部證據以外之其他證據。經常被引用者包括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