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化学课堂中的留白艺术-浙江化学会.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犹抱琵琶半遮面 ——记一次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留白艺术 江意意 (浙江省象山三中 315700)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计白当黑,于无墨处皆成妙境”正是它的境界;留白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品格与境界,“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他的风骨。我们观齐白石的虾,才能感受到水的清澈;赏徐悲鸿的马,才能体味到风的速度。所谓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看似热闹非凡,但却往往流于表面,“是不是”“对不对”的提问方式更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实质上却没有最大程度上的实现问题的价值所在。其实,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留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引领性和生成性。它可以让学生放飞思绪,让课堂更具魅力,而老师也可以在理解留白中深化教学,在填补留白中建构教材。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更好的实现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于2013年4月8日,在象山县第三中学举行的这一次县级赛课比赛却让我开始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留白艺术的不凡魅力及其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以下是我攫取的部分片段以供大家参考品评: 片段一: 【教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用两个小实验开启选修四的学习之旅, 【实验一】在大试管上套小试管,在大试管中装入经打磨的镁条和盐酸,在小试管中装入鸡蛋清。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教师】请问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又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实验二】在小烧杯中装入八水合氢氧化钡及氯化铵晶体,底下放盖玻片,其上滴3、4滴水,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请问你可以解释吗? 【学生】(满脸惊喜)这充分说明化学反应过程中既会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种能量的变化可能是以热量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吸热或者是放热。同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也可以表现为光能等形式。 片段二: 【教师】学以致用,下面让我们用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例题一】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学生】思考,并得出答案。 【教师】这是2012年的一道全国理综卷的一道高考题。 【学生】(哗然,觉得不可思议) 【教师】(趁热打铁),看来高考并不可怕。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练练手。 【例题二】工业上可用CO生 产燃料甲醇。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g)+ 2H2(g) CH3OH(g);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反应 CH3OH(g) CO(g)+ 2H2(g) ______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③、该反应的焓变ΔH =_______ ④、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焓变 ΔH______(变大、小还是不变) 【教师】不到两分钟,便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学生感觉茫然,一头雾水,只有极少数同学胸有成竹)。 这是一堂县级赛课比赛,上课班级都是随机抽取的,所以学生、班级都是相对陌生的。教师自身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不明就里的学生更是被满堂的听课老师给震住了。所以如何适当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消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陌生感并迅速进入主题就成为了我的第一要务——实验,显然是一个最便捷快速的方法。而事实上我也确实达到了通过这两个妙趣横生的小实验达到了想要达到的效果。但是,在事前的准备中,这个环节却一度面临被枪毙的局面。原因很简单,这简单的两个实验,却占去了我课堂时间的近40%。而通过视频记录等方法,不难发现,语言上的繁琐和累赘成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开始思考,是不是事无巨细,操作过程中的每一点都要面面俱到?是不是连珠炮似的发言才能证明你实力深厚?其实,大自然最美莫过花未全开月未满。学海无涯,妄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吞下所有的知识,显然是痴人说梦,教学的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简单的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一种方法,体会一种思想,或者是感受一种情感,而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最终目的也不应该是对知识点简单的罗列和重复,而是要激发学生形成具备该学科学习的思维方式,甚至是对这门学科进行深入探究的欲望和终生学习的想法。而作为一个引课环节,目的从小处着眼,不过就是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往大了说则是让学生在这种充满趣味的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实验的优势在于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但他的劣势也正是实验过程的不可控性使得有一些学生滥竽充数,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浑水摸鱼。所以,适当的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开始运转,这就需要老师适当的进行渲染和留白,而有时候语言的感染力并不在于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