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涉军负面舆情管控刍议.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媒体时代涉军负面舆情管控刍议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大众媒体,是新的技 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意义的报纸、杂 志、电视、广播四大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 体”。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如何管控涉军负面舆情,研究了 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特点规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涉军负 面舆情传播诱因,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管控的几 点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涉军;负面舆情;管控 [Abstract] New types media are new emerged media types supported by the new technology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four traditional media as newspaper , magazine, television and broadcast, new types media is described as fifth media. The author researched the spreading character of new types, media and analyzed the spreading reasons of negative military rela.ted information. Some measures are proposed on how to manage and control the spreading of negative military related public sentiment. [Key words] New types media, military related, negative public sentiment, manage and control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大众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 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意义的报纸、杂志、电视、广 播四大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最常见的 有手机、网络、移动电视和数字杂志等。也有的认为新媒体 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传播载体。美国《连 线》杂志对新媒体的描述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面对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狂飙、发酵和广大网民的围观、 炒作,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管控,引起社会各界广泛 关注和思考。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军车运行、军 警民纠纷、军用土地权属等问题,在网络上被不同程度炒作 放大,给军队形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如何适 应时代发展,加强涉军负面舆情引导,成为部队正常稳定管 理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特点规律 (-)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和使用, 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传播时间以分秒计算。网上一条 具备传播潜力的信息发布后,4小时就能出现跟贴高潮,像 波涛般迅速扩散幅射,24小时就能形成蝴蝶风暴效应。舆论 信息传播也早已从”媒体-个人”转化为”媒体、个人-个 人”,即信息传播主体众多。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 国网民数量已达5.64亿,手机网民达4.2亿,互联网普及 率达42.1%。中国成为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无数原子 式分散的网络群体对信息进行发布、转载、链接的规模庞大, 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二) 传播形式趋向多样。与传统媒体受区域性限制不 同,互联网打破了各种传播壁垒,通过覆盖全球的通信系统 和丰富多样的传播形态,基本实现了联通全球,具有独特的 社会开放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和手机媒体融合,而 且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传统媒体依托电子书、数字报等传播 方式都有被互联网整合的趋势。我国新浪、搜狐等四大门户 网站的微博都有上百万的海外用户,而发展迅速的微信用户 截止2013年1月已经突破3亿。 (三) 信息流通渠道广泛。全媒体时代突出了公众在信 息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人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 信息拥有者依托手机、电脑、报料热线等多种终端、多种方 式,随时发布各类信息。特别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以微博、 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迅速普及,信息传播的自主 性、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更加明显,虚拟网民与现实交 融为一体,共同关注讨论热点和敏感问题,形成巨大 融为一体,共同关注讨论热点和敏感问题,形成巨大 的”围观广场” O近年来网络舆情热度排名前10的案例中, 超过20%是以微博为首发媒介,73%的网民把微博作为获取最 新消息的新闻线索。这些信息发布相对隐秘,既可在事发地 也可在异地发布,既可在国内也可在国外发布。 (四)传播内容真假难辨。由于互联网自开通以来,主 要采取匿名注册的方式,这给网民带来极大的自由度,由此 也容易引发不负责的言论,致使网络谣言、诽谤、掐架盛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