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型机器人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研究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7 页
微型机器人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研究
王坤东(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
胶囊机器人内窥镜
● 微型机器人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诊疗,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真实性,而且由于微机电系统本身的微小尺寸、高度智能,极大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在非结构环境的狭小空间作业,比如,胶囊内窥镜侵入性小、没有毒副作用、具有无创、微创等优点,并可以进行主动控制,或加载成像装置,是今后机器人内窥镜发展的必然趋势。
微型机器人被认为是21世纪医用机器人领域的尖端技术之一。微型机器人以微传感器与微执行器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在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了硅微加工和精密机械加工等多种微加工技术,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成的微系统。微型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作业对象和环境几乎不会产生破坏和干扰,在临床医学上,已经成为无创、微创外科诊疗实现的工程技术手段之一。
牵引方式
最近几年内出现的胶囊内窥镜是一种无创被动式内窥镜。它仅有一般鱼肝油胶囊大小的体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传输图像,可口服而不被人体消化,依靠肠道的蠕动最后由肛门排出体外(胶囊内窥镜在肠道中可实时传输肠道图像)。因为胶囊内窥镜体积小和采用被动式迁移,所以对人体肠道无损伤,测试者无不适感。但是,胶囊诊查装置是被动式,不能在消化道内前后移动,反复检查医生感兴趣的地方,而且在食道内停留的时间很短,在胃内只能看到很小的一部分,在结肠内不能检查褶皱里面的病变,因此,胶囊诊查装置目前只能作为小肠检查的有效手段;另外,胶囊内镜使用纽扣电池,只能保证7~8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因此对于排出时间较长的患者来说,在7~8小时之后就不能进行检查了。
可以看出,被动式胶囊内镜能够无创、微创地进行消化道诊查,但也正是因为被动的工作方式,导致其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何在保持主动可控的前提下,使内窥镜无创、微创地进行检查是20年来机器人内窥镜研究者努力解决的问题。
历来研究的主要难点是肠道内牵引装置和头部转舵机构的设计与制造。由于肠道内特殊的运动环境,导致了轮式、足式等驱动方式的失效,所以研究了尺蠖蠕动、蚯蚓蠕动和螺旋驱动等不同的牵引方式,以期获得与人体腔道这种特殊的非结构环境生理兼容,并在其中能够进行安全有效运动的牵引方式。在这些牵引方式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种类的驱动器,主要寻找一种安全、可靠、控制方便、体积微小的驱动器。
牵引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螺旋式牵引、蚯蚓仿生牵引和尺蠖仿生牵引等方式上。旋转外场的螺旋推进方式不仅存在着推进力小的问题,而且由于机器人在肠道内的姿态时刻变化,如何保证嵌入机器人身体上的永磁体极化方向和外场方向垂直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螺旋式牵引在严格的润滑膜形成机制下能够获得理想的牵引能力。但是,在人体这种非结构环境中,存在消化道内壁表面起伏剧烈、肠道柔软易于变形、浮动性大等特点,螺旋牵引能否有效可靠,可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松软的非结构环境中,尺蠖虫和蚯蚓却能够行动自如,并且对环境造成较少的破坏,这与医用的环境和目的是基本一致的。
胶囊内窥镜
多节仿蚯蚓蠕动机器人
尺蠖仿生结构最早应用于工业管道机器人上,并获得了成功应用。由于工业管道和人体腔道的部分相似性,将其引入人体消化道检测似乎顺理成章,然而,将工业管道中的尺蠖机器人直接应用于临床消化道检测是绝不能成功的。尺蠖仿生结构的特点是总有一节运动单元以某种方式支撑在运动表面上,其他节在身体纵向上可能伸长或者缩短。尺蠖运动是以能够泊位在运动表面为基础的,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能前进。因此,尺蠖仿生运动的泊位能力非常关键。
在工业管道中,管道基本上都是刚性的,机器人仅可以以某种方式压紧管道以获得足够的摩擦力来提高泊位能力。但是,在人体腔道中,肠道组织却是一种柔软的、易于发生大变形的、表面摩擦系数极小的粘弹性生物组织。机器人变形小,则产生的摩擦力小,运动时会打滑;机器人变形大,可能会超过消化道组织的生理耐受极限,极可能引发医疗事故。
支撑方式
基于此,以往的研究者主要探讨了三种支撑方式。第一种为气囊式,气囊具有一定的柔性,但是存在变形量大会引起肠道组织的破损;第二种为机械式,机构外形几乎不发生变化,控制类似钳子的运动结构交替支撑在肠壁上来实现尺蠖牵引,但会对肠道内壁产生一定的损伤;第三种为吸附式,使用抽真空方法将肠壁吸附在驱动器表面。由于肠壁存在绒毛,因此吸附力量比较小。
与尺蠖牵引方式的研究相比,蚯蚓仿生牵引方式研究的报道较少。历来的研究多集中于机器人在橡胶表面、木材表面、玻璃表面上的实验研究,对于其内在的运动与力的关系很少作过深入的研究。显然,协调而有效的运动控制缺少这种量化的模型而变得不够严谨。另外,该牵引方式在水平表面运动时,运动有效性对摩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合同协议.docx VIP
- 智融SW6306V_数据手册.pdf VIP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全媒体运营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2018年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评审.docx VIP
- 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试行).docx VIP
-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pptx VIP
- 2025年成人高考时事政治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DB32T 5172-2025(江苏省标).pdf VIP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振型分解反应谱法.ppt VIP
- 《走近周杰伦》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