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的春天(1).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anwei@gdut.edu.cn Tel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传统生物技术阶段 公元前6000年苏美尔人酿造啤酒 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发酵面包 我国殷朝 制酱 周朝 制醋 第一节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1673年荷兰微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简式高倍(300倍)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857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了发酵原理 1928年英国 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0年英国弗洛里和钱恩分离出青霉素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现代生物技术 1953年 DNA双螺旋结构 1973年 建立DNA重组技术 1975年 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8年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出胰岛素 1988年 PCR技术出现 1997年 英国克隆多利羊 1998年 RNA干扰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 第二节 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第三节 生物医药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目前国外生物制药几个主要方向 第五节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主要发展方向 第六节 生物药物的性质和分类 生物药物依据其来源进行分类 生物医药近年的快速发展原因 国际制药集团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研究开发模式,有利于新的生物技术和生物药品的研制开发和进入临床实验,有利于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新的技术“工具箱”(toolbox)涌出如基因组学(genomics)、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基因图象(transcriptimaging)、信息传递(signaltransduction)、重组化学(combinatorialchemistly)等,给产品发现和发展带来了大跃进 生物技术工业对医药业的影响明显,前景看好,生物技术公司被确认 FDA本身的改革使得新药的批准时间减少,尤其是治疗癌症、艾滋病的新药批准时间加快 国际风险资本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巨额融资 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已进入蛋白质工程药物的新时期 3 1 第一代重组生物技术药物逐步被第二代所取代,蛋白质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点突变技术、融合蛋白技术、定向进化、基因插入及基因打靶等技术使蛋白质工程药物新品种迅速增加。 通过蛋白质工程手段可以提高重组蛋白的活性,改善制品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长在体内的半衰期,降低制品的免疫原性等。 新的高效表达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2 从基因工程药物表达的研究策略看,迄今为止,已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DNA重组产品)多数是在E.coli表达系统生产的;其次是幼仓鼠细胞和酿酒酵母菌等,正在进一步改进的重组表达系统有真菌、昆虫细胞和转基因植物和动物。 基因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3 3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将极大地加快生物技术新药的研发速度,现有药物作用靶标约500个,通过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药物作用的靶标将增至3000~100 000个,必将进一步阐明在一个特定细胞内表达的功能蛋白或在特异疾病状态下或代谢状态下表达的蛋白组,从而为药物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剂型 4 生物技术药物多数易受胃酸及消化酶的降解破坏,其生物半衰期也普遍较短,需频繁注射给药,造成患者心理与身体的痛苦。即使皮下或肌肉注射,其生物利用度也较低。另外多数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不易被亲脂性膜所摄取,很难通过生物屏障。因此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剂型发展十分迅速,如对药物进行化学修饰,制成前体药物,应用吸收促进剂,添加酶抑制剂,增加药物透皮吸收及设计各种给药系统等。主要方向是研究开发方便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新剂型:①埋植剂缓释注射剂,尤其是纳米粒给药系统具有独特的药物保护作用和控释特性。②非注射剂型,如呼吸道吸入、直肠给药、鼻腔、口服和透皮给药等。 埋植剂 微型渗透泵埋植剂,其外形像胶囊,植入后,体液可透进外壳,溶解夹层电解质层,使夹层的体积膨胀,压迫塑性内腔,使药物从开口处定速释出,已有肝素和胰岛素等埋植剂在动物体内外的实验研究报道。 纳米粒给药系统 纳米粒是粒径小于1μm的聚合物胶体给药体系,按制备过程不同可分为纳米球和纳米囊。目前已有采用W/O乳化-蒸发方法制备的载有亲水性多肽药物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纳米球、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载有L-门冬酰胺酶的纳米球,粒径为200nm,药物包封率达40%;还有用沉淀法制备纳米球,如制备环孢素A纳米球,操作简便,粒径小,包封率高,以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为载体,采用界面缩聚技术制备胰岛素纳米粒,不仅包封率高,而且能很好地保护药物,其降糖作用可持续24小时,此法还用于制备降钙素纳米粒。 1 有效成分在生物材料中浓度都很低,其他成分的含量相对比较高。 3 对热、酸、碱、重金属及pH变化和各种理化因素都较敏感。 2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