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机制与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机制与进展.ppt

* * * * * 量表的缺陷 无论应用哪个量表,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仍处于可能或不太可能的水平。 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困难 在患有慢性肝病者中难以确定现症肝损伤的病因是药物; 需用药物治疗的疾病本身可出现肝脏生化异常; 联合应用几种有潜在肝毒性药物时难以分辨是何种药物导致; 使用被认为无肝毒性药物时难以获得有关药物的参照资料; 难以获得药物处方资料如自我服药、老年人遗忘是否服药等; 在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没有时间分析与药物之间时间关系。 机制 临床诊断方法 没有特异的临床征象或标志 诊断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被评价病例的数据完整性及其证据支持力度。 诊断过程中特别强调 排除肝损伤其他病因的鉴别诊断 收集详细的用药史 肝损伤反应过程临床数据 提高防治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意识 贯彻少而精的合理用药原则,慎重使用和及时停用可能具有肝毒性的药物,是防治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重要对策 如果在用药过程中,病人出现肝损伤症状或(和)肝脏血清生化检测异常,继续用药有可能导致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伤。 早期发现并停用可能致病的药物,可以阻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进一步发展,将发生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危险性降至最低限度。 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建议 肝脏血清生化指标是临床监测药物肝毒性的重要方法,需要在用药过程酌情确定临床生化监测方案。 对于未曾报道过有明显肝毒性的药物,一般不需要监测; 对于有肝毒性可能的药物(如抗结核药物或抗甲状腺药物等),需要在用药过程中监测肝脏血清生化指标,尤其在有合并肝病、嗜酒、妊娠等危险因素时,推荐至少每月监测1次。 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建议 对于血清转氨酶升高达到正常值上限2~5倍的无症状者,建议每1~2周监测肝脏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48~72h复查ALT、AST、ALP、TBL,以确定是否异常;初始每周复查2 ~3次,如果异常肝脏血清生化指标稳定或下降,则可改为1次/ 1~2周,直至恢复正常); 如果血清转氨酶水平继续升高,或血清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则肯定为急性肝损伤,需要立即停药观察。 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建议 如果用药后血清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血清胆红素随之增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容易发展为急性肝衰竭,需要立即停药,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治疗方法 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 轻者在停药后或经一般对症处理后可很快好转,重者则需住院治疗。 治疗方法 对于有明显临床表现和(或)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宜严密监护病情的发展,并采取以下措施: (1)治疗的关键是停用和防止再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而且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与致病药物在生化结构和(或)药物作用属于同一类的药物 。 (2)误服大量肝毒性药物的患者,宜早期洗胃、导泻,并加用吸附剂,以清除胃内残留的药物,可用血液透析、利尿等措施,以促进其排泄和清除; 治疗方法 (3)加强支持疗法,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护重要器官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4)应用特殊解毒剂和(或)防治肝损伤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等)。 防治肝损伤药物种类繁多,但多数药物的治疗效果尚需进行循证医学研究评价。 目前认为,早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治疗乙酰氨基酚中毒性肝损伤,对于明显淤胆或瘙痒的患者可应用熊去氧胆酸。 DILIN临床分子筛选技术研究计划 回顾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 获得基因组DNA、淋巴细胞和血清标本 研究DILI免疫学和遗传学信息及其作用机制 建立药物性肝毒性临床分子筛选技术 未来研究方向 谢谢大家 非常高兴分享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 * * * * * * * * * * * * * *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 机制与进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何 庆 定义 目前命名较混乱,常用的有“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炎”等 为了避免报道药物导致肝脏损害所用名词不一致的问题,建议采用国际共识意见规定的统一术语“肝损伤”(liver injury) 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病程一般在3个月以内,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病程较长,可超过1年。 流行病学 目前药物肝毒性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尚无前瞻性大样本用药人群的研究资料,主要基于回顾性研究结果。 美国FDA和各国药品监管部门都统一认为,如果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在1%左右,则被认为具有明显的肝毒性,例如异烟肼。 对大多数已上市应用的其他药物而言,导致肝损伤的危险性仅在1/1万~1/10万,少数甚至在1/10万~1/100万,这种肝毒性的潜在危险性只有在新药上市后广泛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