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韧性理论的城市空间防灾策略
王晓雯,李颖欣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系统日趋复杂,各类灾害对城市的威胁也大大
增加。灾害给城市造成的重大破坏和损失的程度与城市空间的承灾性紧密相关。而韧性理论有助于提升城
市空间抵御灾害冲击的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因此,基于韧性理论,从空间角度进行城市防灾规划有重
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韧性理论的内涵及其与城市空间及防灾能力的联系,其次梳理了城市空间防灾
格局的演变规律,再次分析了灾害要素作用于城市空间的致灾过程,最后提出了基于韧性理论的宏观层面
构建区域间的防灾网络、中观层面选择适宜的城市外部环境与结构形态以及微观层面合理布局各类功能要
素的防灾规划建议,以期为城市规划与城市防灾提供借鉴。
关键词:韧性理论,城市防灾,城市空间,城市灾害,防灾策略
1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要素流动频繁,城市系统愈发复杂,各类灾害时有发生,汶川地震、
北京暴雨、天津港爆炸、青岛输油管爆炸等城市安全事件的爆发,都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城镇
化的进程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于城市安全问题也越发重视。十九大报告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
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也明确
提出要坚守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韧性城市作为近些年城市建设中的热点议题,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其根本
目的是确保城市的安全与稳定,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市系统中各类不确定的扰动因素,以保
证城市的稳定运行。
2韧性理论的缘起和概念
韧性(resilience)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 “resilio”,其本意是:“回复到原始状态”。
韧性的理念也随着时代发展应用于不同的领域。1973年加拿大生态学家霍林(Honing)首次
将韧性的思想应用到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的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对韧性
[1]
的研究开始逐渐向城市扩展 。2007年,韧性联盟(Resilience Alliance)对 “韧性城市”
的定义为:城市或城市系统能够消化并吸收外界干扰的同时保持原有主要特征、结构和关键
[2]
功能的能力 。Kevin C. Llesouza,Trevor H. Flanery也认为韧性城市是指面对改变,城
[3]
市系统吸纳、适应和反应的能力 ,综上,韧性城市即是指城市能对当前或未来社会、经济、
环境、科技等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做出应对策略,以维持城市自身正常运转机能的能力。
城市的韧性虽然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但是城市空间是与城市
安全最紧密、最直接的因素,灾害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的物质空间密不可分,城市空间的
韧性是城市安全的基础,所以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对于城市防灾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3城市防灾空间格局演变
前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敬畏自然,在城市的选址、布局、空间格局都顺
应自然与其协调,此时城市规模较小,呈单中心闭合结构;工业社会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科
学技术取的巨大进步,城市不断无序蔓延并与自然分离,城市多形成复杂的半开放、高密度、
功能分区明显的圈层半开放结构模式。在各类要素相互作用下,灾害对城市产生相当大的破
坏作用并有连锁反应;后工业时期城市灾害受人为因素影响越来越多,人们重新重视城市防
灾能力,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分散建设多中心城市,形成更复杂、开放和松散化的多点开
放结构模式。
综上,城市与灾害相处模式经历了“顺应—抗衡—相容”的过程。城市的防灾空间格局
[4]
由单中心封闭格局、圈层半开放格局发展为多中心网络型开放格局 。
4城市灾害致灾过程分析
城市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 (台风、洪涝灾害等)、人为灾害 (恐怖主义事件、重大治安
事件等)以及技术灾害 (生产事故、工程事故等)。灾害应包含三个要素:致灾因子、孕灾
[5]
环境和承灾体 。孕灾环境指孕育灾害发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致灾因子指灾环境中可能造
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他破坏的危险源;承灾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92.云南玉溪村庄规划编制方法与实施机制研究.pdf
- 15.特色导向下小城镇色彩规划研究——以陕西省宁陕县为例.pdf
- 50.面向实施与未来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研究——以浙江平阳宠物小镇培育规划方案为例.pdf
- 030.鼓浪屿空间认知及空间优化对策研究——基于游客行为分析的实证研究.pdf
- 003.威尼斯水城生态风险管理对中国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启示.pdf
- 004.厦门城市灾害风险与韧性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pdf
- 005.多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弹性规划途径研究——以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获奖项目为例.pdf
- 006.韧性城市理念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研究.pdf
- 007.城镇高压燃气管道的规划探讨.pdf
- 009.基于防涝模拟技术的城市竖向规划研究 ——以KG经济开发区为例.pdf
- 011.北京老城雨污合流排水溢流污染控制对策研究.docx.pdf
- 012.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防灾规划研究.doc.pdf
- 013.多灾种城市综合风险评估——以北京市为例.pdf
- 014.城市竖向对下凹式立交桥积水风险的影响.docx.pdf
- 015.高原寒旱地区韧性城市空间管制模式初探——以西宁市多巴新城地区为例.pdf
- 016.城市绿地雨洪滞蓄效能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pdf
- 017.基于南方丘陵地区径流过程的雨水湿地韧性系统构建.pdf
- 018.从“垸”的开发看2017年长沙特大洪灾.pdf
- 019.乡村振兴下湖北山地传统村落整体防灾策略.pdf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课后习题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pdf VIP
- 中建项目经济资料管理指引.pdf
- 2024年消毒供应技能大赛试题及题库.docx VIP
-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重点笔记详解.doc VIP
- 2024年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学习解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23年全文PPT.ppt VIP
- 《长沙过贾谊宅》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docx VIP
- 2024年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破坏性MSA分析方法.ppt VIP
- 2024年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