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旅游开发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发展研究
—— 以鼓浪屿龙头路为例
高琪
摘要:鼓浪屿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带动了商业发展,但同时也破坏了岛上的自然
环境及历史文化。本文以鼓浪屿龙头路为例,通过对龙头路现状空间的调研,发现在城发展的进程中,龙
头路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古今对比,评价其发展状态,以期为龙头路下一阶段的历史
街区保护规划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鼓浪屿龙头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脉,空间格局,商业业态
1引言
1.1背景
旅游的发展对历史街区来说是一种保护与发扬,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破坏。龙头路作
为鼓浪屿的商业中心,热闹繁华,商业氛围浓厚,并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去鼓浪
屿旅游的必达之地,同时也是鼓浪屿最喧闹的一张名片。
1.2龙头路简介
龙头路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西南角的鼓浪屿上,处于九龙江出海口的厦门湾,东北
侧与厦门岛由宽600米的鹭江所隔,其西侧与海沧区嵩屿码头隔海相望。鼓浪屿占地约1.91
平方千米,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目前可乘船通过三个码头 (邮轮中心厦鼓码头、厦门轮渡
码头 (厦门岛)、嵩鼓码头 (海沧区))进入鼓浪屿。龙头路便位于鼓浪屿靠近厦门岛的东
侧区域。龙头路作为历史街道,东侧通往钢琴码头,西侧紧邻古老的岩仔脚传统聚落,是
20世纪20年代集中开发的商业街区。1924年,华侨黄奕住、李昭北、郭春秧等人投入巨资,
建设龙头路、日兴街、锦祥街等商业街区。
本次研究选取龙头路和福州路段部分繁华特色道路,总长约750米。龙头路垂直于海岸
线,从钢琴码头进入主街区,街道被建设为较为规整密集的网络,形态曲折多变,建筑以沿
街小型二层底商建筑为主,日兴街一带形成骑楼为主体的商业街,具有较高的建筑密度,这
是鼓浪屿最具市井生活气息的区域 (图1)。
图1 龙头路区位图 (来源:自绘)
2龙头路历史演进
2.1鼓浪屿发展的五个阶段
2.1.1 自然生长时期17世纪-1840
自宋末元初开始,便有渔民上岛居住,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侵占厦门和鼓浪屿,
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阶段,以闽南文化为主的本土传统文化在鼓浪屿形成了深厚的积
淀。此时的龙头路还未形成。
2.1.2外来文化传入时期——1840-1903
1841年英国侵占鼓浪屿后,由于岛上气候、卫生、安全条件优于厦门,来自众多西方
国家的人们先后进入鼓浪屿,将不同类型的文化集中地传播到小岛上。19世纪60年代以后,
外国人的建设活动逐渐蓬勃起来,以“燕尾山、笔架山、鸡母山、旗仔尾山”为界,外国人
的主要建设集中在这条界线以东靠近厦门的方向,方便坐船往来于厦、鼓之间。早期的外国
居民主要在厦门任职,他们建设的居住建筑选址在山顶、山坡或临海视野朝向和景观较好的
位置,围绕着教堂、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形成了建筑密度较低的住宅区。1895年日本
侵占台湾,以台湾首富林维源、林尔嘉父子为代表的闽南籍台湾富绅返回大陆,定居鼓浪屿。
同时,一些返乡的闽南华侨也受鼓浪屿居住环境的吸引,开始入住鼓浪屿,龙头路的建设在
此时便开始酝酿。
2.1.3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时期——1903-1941
至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鼓浪屿已沦为 “公共租界”。之后是鼓浪屿近代公共社
区的发展完善时期,也是龙头路的建设时期。在经历了几次台风灾害之后,外国人开始适应
这里的环境,将住区建设逐渐向山间缓坡、谷地纵深发展,岛上中西文化之间的地理界限日
渐模糊。同时,越来越多的返乡华侨、闽南富绅定居鼓浪屿。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重创了东南亚地区经济及社会秩序,大批闽南籍华侨返乡,鼓浪屿城市
建设的主要驱动力由外国人逐渐转为返乡华侨。到了20世纪40年代,岛上陆续建设了干线
道路间细分区块的联系道路,路网不断加密。龙头路、安海路、泉州路片区此时都已发展起
来,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区域。
2.1.4 日本独侵时期——1941-1945
伴随1941年日本侵占鼓浪屿,鼓浪屿作为一个汇聚多元文化的多国共治公共社区的历
史被终结。
2.1.5多元文化再次生长时期——1945-1949
1945年日军受降,中方收回了鼓浪屿。这之后,鼓浪屿原有的多元文化繁荣状态出现
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2.1.6 小结
龙头路自从修建后便一直处于自发建设状态,是鼓浪屿的居民生活贸易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32.历史建筑测绘及保护图则编制初探——以《朔门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保护图则》为例.pdf
- 033.基于历史文脉延续的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探索-—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pdf
- 034.保护地周边社区自然资源依赖度研究——以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为例.pdf
- 035.血缘型传统村落的关联性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宁波新张俞村为例.pdf
- 036.文创产业驱动下的江南古镇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以莫枝古镇为例.pdf
- 037.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研究综述.pdf
- 039.“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pdf
- 041.介入式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模式探讨 ——以汉口俄租界兰陵路片区为例.pdf
- 042.基于空间句法的非保护类历史街区更新方法探究——以武汉市花楼街历史地段为例.pdf
- 044.城市历史文脉延续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永州柳子街为例.pdf
- 110.中小城市老城区非紫线区域更新改造研究 ——以玉溪市红塔区老五街片区为例.pdf
- 111.历史街区“灰空间”的使用及再生营造——以柳林明清街历史街区为例.pdf
- 113.线性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研究——以珠海市香山古驿道为例.pdf
- 114.工业文化引领下的老城区更新研究——以沈阳铁西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pdf
- 115.访客视角下的月河花鸟坊生存空间探究.pdf
- 116.古来谁不重端城:从 “诺亚方舟”到“文化复兴” ——肇庆府城“文脉”延续策略研究.pdf
- 117.基于GIS的大别山红色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pdf
- 119.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提升与空间活力耦合及规划调适研究——以西安市小雁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pdf
- 120.探索本地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方法 ——以温州白塔巷13号民居保护修缮为例.pdf
- 122.从官祭到民祭:明清卫所城镇祭祀空间形成及演化研究——以浙东昌国卫为例.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