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地域文化与文学走向
DIYUWENHUAYUWENXUEZOUXIANG
山西的几代作家,心中都有一块沉重的“厚土”。不管你是从革命根据地走过
来的老一辈作家,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作者;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
本地作家,或是因种种“缘分”把你安置在这里的外籍作家……你生存、挣扎在这块
土地上,这土地就会宿命般地积淀在你的心灵上。心中的厚土孕育了笔下的厚土,
你依赖它获得了成功,它又使你终生不能割舍。半个世纪以来,三晋热土走出了几
代卓有成就的作家,人才济济,后继有人。“山药蛋派”的变革和发展,正是这块古老
土地养育的结果。许多评论家曾探讨过山西文学的创作特征,我以为其特征、其精
神可以借用一篇小说的题目来概括——“厚土”。像厚土一般朴素、凝重,这正是山
西现当代文学一以贯之的精神特征,也是山西文学区别于外省文学的艺术个性。
评论家李国涛把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西老一代作家,名正言顺地称之为“山药蛋
派”。这名称是极准确传神的。但现在的山西作家已是“四世同堂”、新人辈出,山
西文学在“山药蛋派”之后的数十年间又有了崭新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虽然可以把
今天的山西文学看做“山药蛋派”的深化和继续,但用“山药蛋派”这一名称来囊括
整个山西文学,显然是远远不够了。之后又有了“晋军”的称谓,那是泛指山西的第
三代作家的。我这里无意给山西的几代作家起一个流派式的名目(其实这很难),
只是想从史的角度,来探索一下贯穿整个山西文学的那种基本精神特征。有评论
家把山西文学称之为现实主义文学,这自然是恰当的;但“现实主义”这个词太概
念、也太笼统了。因此我以为用“厚土”二字形容,来得更为准确和形象一些。山西
文学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像黄河一样历经曲折、时起时伏、变化多端,但它始
终奔腾不息,保持着自己特有的风格和气派。纵观山西几十年来的文学,曾出现过
2
两个鼎盛期,即50、60年代的“山药蛋派”时期和80年代的“晋军”作家时期。在艺
术表现上也有两次较大的变革,一次是晋军作家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在表现方法
上作了多向度的探索;另一次即是今天的一些青年作家(所谓山西的第四代作家),
在艺术上大胆地融汇了一些现代表现方法。但是,不论山西文学有多少曲折、变
化,山西几代作家有什么不同,山西文学的基本精神特征却始终不渝、代代相传,只
是随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种精神特征变得更加博大而丰富。在表现对象上,山西
文学始终是以农村和农民生活为主体的,工业(特别是煤矿)题材、知识分子题材等
近年来颇有起色,但相对农村题材而言,还是薄弱的。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一直是
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流的,新时期以来中青年作家在艺术上积极探索,形成了目前
表现手法上的多样化格局,但基本的表现方法和创作精神依然是现实主义的。作
家在选材上,也多取近距离的现实生活,即便是写历史题材,也往往熔铸着浓重的
现实思考。表现乡土文化、地方特色、民情风俗等,这更是山西多数作家所注重
的。像人民作家赵树理一样,山西的后代作家都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
识,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深沉激越的阳刚之气。所有这些,都铸造了山西文学
那种“厚土”般的精神品格,它朴实无华,却蕴藉了深厚的力量,它开阔浑厚,显示出
大地般的襟怀,它古朴苍劲,但萌动着新的生机。它是大地的化身!它是厚土的精
灵!山西文学固守着它的阵地、它的贞操,显示着它特有的精神品格。在发展着的
时代和发展着的文学中,山西文学是显得有些“老气”了,它需要调整和变革,且这
种调整和变革正在进行之中,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深化和拓展山西文学固有的
精神品格。
山西文学的“厚土精神”是各种各样的条件和环境的产物。从自然环境讲,由
雁北到晋南,茫茫千里,一片黄土地,数千万三晋人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
土地与生长紧密相依,土地也造就了人们(包括作家)的个性气质和心理结构。从
政治、经济角度看,山西是一个农业省,以农业为经济重心,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也
主要是围绕农业旋转的,山西作家也势必要受这种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影响,把
他们的艺术目光投注在农村和农民身上。从文化侧面看,晋南的黄河流域是中国
文化的发祥地,而这种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农业文化,它对
形成山西特定的地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也必然要规范和制约山西文学
3
地域文化与文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