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OURNAL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EducationalSciences No.2,2015
DOI: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2.017
“在中国”与“在世界”:
“生命 ·实践”教育学的学术景象
李 政 涛
(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①
自《教育研究》发表《为“生命 ·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 (以下简称“‘生命 ·实践’学派”)
一文以来,十年的光阴已逝,这个“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土壤中生长出的新芽”,到底开出
了什么样的花朵,结出了什么样的果实,一直为学界同仁所瞩目。新推出的“生命 ·实践”教育学“基本
理论研究”丛书,敞开了一扇可供一窥的窗户,筑造了一个可让他者驻足其上一览风景的平台,从中我
们可以看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互滋养、交互生成的教育学研究道路的走出。……这一学派经多年努
力,已完成了创建阶段的使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涵、结构与外显存在形态,呈现出有学、有书、有行、
②
有路、有人、有实体的全气候景象。”
“全气候景象”,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描述,究竟是何种景象和内涵?又有何样形态?
任何景象都处在一个特有的位置或空间之中,“生命 ·实践”教育学既是“在中国”的教育学派,也
是“在世界”的教育学派。这两种场所之“在”,并非相互阻隔的“隔离之在”与“迥异之在”,而是“关联
之在”:“在中国”以“在世界”为背景,“在世界”以“在中国”为依托,———“生命 ·实践”教育学首先是
“在中国”,其次才是“在世界”,无前者为前提,后者将空泛无物。只有先讲述该学派的“中国故事”中
的“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它的世界性意义才会呼之欲出。
一、“在中国”的“生命 ·实践”教育学
“在中国”,首先是一种“立场”。“立场”之“立”,即“站立”,它显现出研究者“站在哪里”看世界和
思考,并涉及到“时间”、“空间”和“学科”等三个维度。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是:站在什么样的时空来
看问题,决定了观察问题的整体视野和视角;同时,即使处在同一时空背景下,研究者具有何种“学科背
景”、“学科视野”和“学科视角”,也会形成截然不同的观点差异、方法论差异等。
就“‘生命 ·实践’学派”而言,学派同仁对“时间立场”的定位,以“当代性”或“现在时”为核心基
点。以《回归突破:“生命 ·实践”教育学论纲》为例,这本学派的整体奠基之作,在“当代性”上表现为
三种维度。一是历史性梳理以“当代”为核心。在“导论”中阐发了学派产生的“时机”和“土壤”,是“当
代中国社会”,作者对学派生成历程的回溯性分析,从“孕育期”(1983-1991)到“通化期”(2009始)等
五个阶段,都属于“当代性回溯”。二是对学派建设核心目标的“当代背景”、“当代问题”和“当代需要”
分析,尤其是论及“提升学科独立性”时,作者一连串提出了三个“当代”加以阐明:“当代中国社会多重
转型的迫切需要”、“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当代教育学自身发展的需求”等。三是对“老”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十二五”重大项目:“基础教育改革与
‘生命 ·实践’教育学派创建研究”(项目编号:11JJD880034)。
1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第2期
概念、“老”问题的“当代新释”,典型如对“教育”概念的“当代性理解”:“教育是点化生命的人间大
③
事”、“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时间立场”之所以定位于当代,首先是因为“‘生命 ·实践’学派”是“当代”的时代性产物,无论是
学派倡导的“教育学自觉”、“转型自觉”,还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