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缅怀英雄(点评).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缅怀英雄——夏桂芝 501 顾金逸 黄海之滨坐落着一所典雅、温馨的儿童乐园——桂芝小学,她是革命烈士夏桂芝爷爷创办的。1940年,爱国青年夏桂芝在镇西乡镇北村夏宅办起了一个简陋的学堂,教室是向西的三间草屋,开设了一个复式班,学生最多时有四五十人。 说起夏桂芝,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1925年9月,夏桂芝出生在一个普通、贫困的农民家庭。转眼小茂青(夏桂芝乳名)到了上学的年龄,虽然只有八九岁,但看得出小茂青聪明异常,夏父勒紧裤腰带把茂青送进了学堂。 夏桂芝勤奋、好学,读书认字过目不忘,算术题更是一讲就懂,深得老师的称赞和同学们的欣赏。课余时间,他尤爱楷书,大楷、中楷、小楷无一不练,待到三、四年级,已练得一手好字。几本发黄的历代名家字帖差不多被他摹烂啦。柳公权的楷书、隶书更是模仿得惟妙惟肖,惹得村里的人直夸奖。1931年,他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上了邱升中学,大家更是把他看成了大秀才,大能人。 毕业返家后,他琢磨以后干什么呢?他回想起一次路过大豫镇时,一些乡亲指着泥墙上的许多石灰杠杠,好奇地在问。标语都辨不清,还谈什么学习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呢?想起这些,心里阵阵发痛。蓦然,他心中涌起了一个念头:办一个学堂,白天帮助乡亲们的孩子学文化,晚上为穷乡亲办识字班宣传抗日,不是为抗日救国做了一件好事吗? 学校就办在夏桂芝家里,位于大豫镇西北的一个小村子,教室就利用三间向西的草屋,学桌是用几块门板搁成的,凳子就是横在地上的草把,黑板更是简单,用芦苇在墙上抹上泥,刷上锅灰,就算是“黑板”了。就这样,一所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学校——镇西乡培稚小学诞生了。学校开办以后,一时间本地的稚童,外地转学的,一下子招收了六十多人。夏桂芝按其不同年龄、学习程度编入1——4年级复式班。 1947年8月1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桂芝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夏桂芝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年仅22岁的夏桂芝为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桂芝小学永远铭记1947年8月12日,永远铭记伟大的夏桂芝。点评:在这所以烈士命名的学校里学习、生活,是每个桂芝人的骄傲。学生阅读校本,了解英雄故事,铭记桂芝精神,更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小作者为缅怀烈士夏桂芝所作的此文,是向英雄致敬!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