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论
1、本草学著作:
年代
作者
药数
特点
价值
《五十二病方》
240余
《神农本草经》
东汉
365
三品分类、寒热温凉四气
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
梁
陶弘景
730
自然属性分类、诸病通用药、赤芍和白芍
第二次大总结
《雷公炮制论》
南
雷敩
增效、减毒
第一部炮制学专著
《新修本草》
唐
844
第一部官修本草、首载山楂
第一部药典
《本草拾遗》
陈藏器
《药性论》
甄权
首载神曲功效
《证类本草》
宋
唐慎微
1558
附方3000、首载苍术
《本草衍义》
寇宗奭
按年龄、体质、疾病决定药量
将四气改为四性
《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1892
16纲60目、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类
百科全书
《本草品汇精要》
封建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神农本草经疏》
缪希雍
《白猿经》
首载乌头碱
《本草纲目拾遗》
清
赵学敏
921
新增药物最多(716种药)
首载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
2、【单选】A.地域特点 B.产量大品种好 C.疗效高 D.毒副作用低 E.历史悠久
除哪项外都是构成道地药材的因素:D.毒副作用低 ×
3、【单选】A.四川的附子 B.江苏的薄荷 C.东北的五味子 D.山东的苍术 E.云南的茯苓
哪项不是道地药材:D.山东的苍术 ×
道地药材:
甘肃
当归
宁夏
枸杞
青海
大黄
内蒙
黄芪
东北
人参、细辛、五味子
河南
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四大怀药”)
云南
三七、茯苓
四川
黄连、川芎、川贝、乌头
山东
阿胶
浙江
浙贝
江苏
薄荷
广东
陈皮、砂仁
4、【多选】A.益母草 B.夏枯草 C.木贼草 D.豨莶草
以全草入药的是:A.益母草、C.木贼草
5、【多选】A.天麻 B.紫草 C.薤白 D.茜草
入药用根的药物是:B.紫草、D.茜草
5、【多选】A.决明子 B.白果 C.马兜铃 D.瓜蒌
入药用果实的药物是:C.马兜铃、D.瓜蒌
6、【单选】A.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
B.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
C.果实类药材如白豆蔻、茴香等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摘
D.根和根茎类药材如天麻、大黄等宜在早春或晚秋采收
E.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植物生长时采收
哪项是错误的:C.果实类药材如白豆蔻、茴香等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摘 ×
药物的采收季节:
叶类
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
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桑叶
花、花粉
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
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复花、蒲黄
果实、种子
果实成熟时采收
瓜蒌、槟榔、马兜铃
青皮、枳实、覆盆子、乌梅
果实未成熟时采收
完全成熟后
莲子、银杏、沙苑子、菟丝子
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
车前子、苏子
茴香、牵牛子、豆蔻、凤仙子
刚成熟时采集
枸杞子、女贞子
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
根、根茎
秋末或春初
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
半夏、太子参、延胡索
夏天采收
树皮、根皮
春、夏时节
黄柏、杜仲、厚朴
秋后采收
牡丹皮、苦楝皮、地骨皮
动物昆虫类
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
全蝎、土鳖虫、地龙、蟋蟀、蝼蛄、斑蝥
夏末秋初
桑螵蛸、露蜂房
秋季卵鞘、蜂巢形成后
蝉蜕
夏秋季
蛇蜕
3-4月
蟾酥
春秋
哈蟆油
白露
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
夏秋季
大动物
秋季
鹿茸
春季清明节
矿物药材
不拘时间
7、【单选】A.水制法 B.火制法 C.水火共制法 D.修制法 E.其他制法
潬法属于:C.水火共制法
五大炮制方法:
修治
纯净、粉碎、切制
水制
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
火制
炒、炙、烫、锻、煨
水火共制
蒸、煮、炖、潬
其他制法
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8、【单选】A.清热泻火 B.泄降逆气 C.引药下行 D.通泻大便 E.燥湿坚阴
哪项不是苦味药的作用:C.引药下行 ×
9、【多选】A.发散 B.行气 C.行血 D.润燥
辛味药的作用是:A.发散、B.行气、C.行血
10、【多选】A.软坚散结 B.泻下通便 C.入肾补虚 D.活血化瘀
咸味药物的作用:A.软坚散结、B.泻下通便、C.入肾补虚
11、【多选】A.党参 B.太子参 C.西洋参 D.山药
性味甘平的药物有:A.党参、B.太子参、D.山药
四气:“寒、热、温、凉”又称“四性”
五味:“酸、苦、甘、辛、咸”,还有淡味和涩味
辛:┬能散——发散──表证
├能行——行气、行血──气血阻滞证
└辛香——化湿醒脾、解暑辟秽、开窍醒神
甘:┬能补——补益气血阴阳──虚证
├能和——和中、调和药性──脾胃不和、调和诸药
└能缓——缓急止痛、缓和药食中毒
淡:┬能渗┬─利水渗湿──水湿内停
└能利┘
酸:┬能收┬─收敛固涩──滑脱不禁
└能涩┘ 还可生津、开胃、消食、安蛔
涩:涩为酸之变味——能收
苦:┬能泄┬通泄大便──便秘
│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