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西部灌区干旱预警系统研究-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论文.docxVIP

关中平原西部灌区干旱预警系统研究-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 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2015 年 6 月 10 日 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 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 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 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长安大学。 (涉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2015 年 6 月 10 日 导师签名: 2015 年 6 月 10 日 本论文的完成得到了水利部公益基金项目“渭河中下游干旱预警与应急水源配置” (201301084)的资助。 摘要 关中平原西部是传统的农灌区,灌溉历史悠久,灌溉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 为辅。由于受水资源短缺,降水年内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渭河径流量逐渐减少 等水文气象条件的制约,干旱成为该地区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在 综合分析水源特征、干旱特征及社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干旱预警系 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根据研究区历史干旱资料,从受旱率、成灾率等方面分析了研究区干旱灾害 的时空演变特征。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从 1990~1994 年,受旱率及成灾率均呈快速上 升趋势,1994 年以后逐渐下降,这反映了人们的防灾减灾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提 升。研究区平均受旱率 21.63%,最高为 36.89%(1994 年),平均成灾率 7.09%,最高 为 15.37%(1994 年),东部的干旱程度较西部严重。 (2)采用 Mann-Kendall 趋势检验法分析了研究区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绘制 了月降水量和月径流量的超越几率曲线,用于预估未来不同水文情势的频率。统计研 究区地下水监测井的 监测数据,对地下水 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进 行了分析。采用 MODFLOW 软件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用于模拟和预测研究区的潜水水位。 (3)选取降水、径流和地下水为干旱影响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现状 干旱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未来不同频率下的需水量(灌溉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 态需水量)和来水量(可引水量、地下水可开采量)之间的供需水状况;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干旱预警系统。 (4)利用 2007 年实际资料对所构建的“关中平原西部灌区干旱预警系统”的干 旱预警结果进行了检验,对比干旱预警结果与实际干旱情况,较为吻合。 (5)以 2020 年为例进行干旱预警,预警结果显示,在现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区到 2020 年干旱情况不容乐观,全年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 生,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仍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灌区,干旱,干旱预警,模糊综合评价法,关中平原 i Abstract Study area located in the western of Guanzhong Basin, is a traditional irrigation district with a long history of irrigation. On account of water shortag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in-year, vulne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eihe River runoff decrease, drought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agricultur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erefor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an applicable drought early warning system. The main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Based on the data of historical drought events in the study area, the st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