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
【摘要】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大家王清任创立的体现 益气活血治法的代表方,亦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因 其临床疗效显著,颇受历代医家推崇。本研究拟从溯源求本、 辨证用方、明其宜忌、药物加减、疗效发挥等方面进一步阐 述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以期更好发挥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 11【文献标识码】A doi :
10. 3969/j. issn. 1007-9572. 2013. 06. 031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大家王清任创立的体现益气活血治 法的代表方,亦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因其临床疗效 显著,颇受历代医家推崇,后世医家对该方的临床应用亦多 有发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为更好地明其理法,谙其 宜忌,妥当加减,发挥其临床疗效,本研究试溯源求本以明 其理法,并结合临床应用,从精准用方、加减得当、适应证、 禁忌证、疗效发挥等几个方面对该方的临床应用事宜进行探 讨,以期更好发挥其临床疗效。
1溯源求本,明其理法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一书, 由生黄英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苇 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组成。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以大补元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开创补气活血之先河。
1.1究其方名王氏将人体生理状况下的元气设定为 “十成”,若横向均分元气,则左右各有“五分”,若纵向 均分元气,则上下各有五分”,故方名“补阳还五”,乃 补益亏耗的五成元气之意,寓示元气亏虚一半。
1.2考其剂量黄茂独重,诸药皆轻,黄茂一味之剂量 是其他药物总剂量的5倍,《世补斋医书》云:“观其方用 黄竄四两、归尾二钱、赤芍钱半、川苇、桃仁、红花各一钱、 加地龙亦一钱,主治半身不遂。方以黄英为君,当归为臣, 若例以古法当归补血汤,黄英五倍于当归,则二钱之归宜君 以一两之茂。若四两之英即当臣以八钱之归。今则英以二十 倍于归矣。大约欲以还五成之亏,有必需乎四两者”。足以 见得本方是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1.3审其主治病机补阳还五汤主治气虚血瘀证,且以 气虚为甚,因虚致瘀,可见其病机为中风之后,正气亏虚,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
“……专以气虚立论,谓人之元气,全体原十分,有时损去 五分,所余五分,虽不能充体,犹可支持全身。而气虚者, 经络必虚,有时气从经络虚处透过,并于一边,彼无气之边, 即成偏枯”。
1.4观其主治 《医林改错》云:“此方治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下肢痿废,小 便频数,遗尿不禁”,上述症状同时见舌暗淡,苔白,脉缓 无力,属气虚血瘀且气虚盛者,为补阳还五汤所主治。王氏 临证素来重视人体气血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活动“全仗元 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气绝,则死矣”。在中 风论治中,王氏提出元气亏损是中风偏瘫的“本源”,指出 半身无元气”则半身不遂,”气虚不固津液”则口角流 涎,“气虚不能提固”则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可见其主治 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
2辨证施治,精准用方
补阳还五汤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伍,使气旺 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不壅滞, 活血又不伤正。该方从配伍到临床运用有以下显著特点。
2. 1重在补虚 方中重用黄英四两取其大补脾胃之元 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王氏 认为此药断不可少,如果“患者先有人耳之言,畏惧黄茯 者”,要采取措施,先用“一、二两”,以后逐渐“加至四 两”,若见微效,即日服两付”,用至八两。王氏如此大 剂量服用黄竄补气,实属罕见。
2.2辅以祛瘀 王氏在血瘀证的防治方面造诣精深,其 所活血逐瘀诸方大多流传至今应用。其对气虚发病,则认为 是“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因而提出“气虚血瘀”论,临证则强调在补气的基础上配合 活血祛瘀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补阳还五汤体现了王氏这一 思想,但基于桃仁、红花、归尾等易于耗损人体正气,因而 在治疗因虚至瘀的补阳还五汤中仅使用了归尾二钱,赤芍钱 半,桃仁、红花各一钱,其分量之轻在《医林改错》的逐瘀 方中绝无仅有。
2.3宜长期服用王氏认为气虚”所至半身不遂,无 论其属初患还是久病,均可服用,且以其为缠绵难愈之疾而 主张“常服”以“保病不加重”,已经治愈患者,亦“药不 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以防止 复发。临床这种能防能治、寓防于治的方剂,实不可多得。
2.4证属气虚血瘀者均可选用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 血通络功效,多用于中风,尤其是用于缺血性中风、中风恢 复期。临床实践证实,本方治疗出血性中风、中风急性期、 中风恢复期、中风后遗症等属于气虚血瘀者均有显著疗效。 现代常将本方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