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Habermas的溝通行動理論
意義理論的語用學轉型
指導教授:林遠澤老師
學生:黃翠侶
學號一、前言:
在人類認識的發展過程中,即透過大家都聽得懂、可接受的語言來進行互動,不過,語言的用途不單只是表情達意,人類以語言這個唯一使與自然區別的中介物,在相互溝通中真正認識自己的本質,達到解放出的目的。
二、研究的範圍材料:
交往行為概念是建立在一種關于語言和理解的具體觀念基礎的。這種關于語言和理解的觀念必須用意義理論來加以闡明。
交往行為概念表現了語言內部就包含著理解的目的的一種直覺。
2.1理解是一個具有常規內涵的概念,它超越了語法意義上的理解概念。
2.2言語者就一件事情和他者達成理解。如果雙方都認為表達是正確有效的,才能達成理解。
2.3對某事的理解是用主體間對一種可以批判檢驗的基本表達的承認來加以衡量的。
意義理論的基本問題是:理解語言表達的意義究竟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使用語言表達的意義來和他者就某事達成理解,我們也就無法懂得理解語言表達的意義究竟意味著什麼。從理解語言行為表達的前提上面就可以看出,能夠用語言表達建立起來的語言行為著眼於對所說內容的合理理解。因此,對表達可能具有的有效性進行探討,不是屬於理解的實際前提,而是已經屬於語言理解自身的實際前提。在語言當中,意義層面和有效層面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弗雷格以來的真實語義學認為:如果我們知道命題為真的實際情況,我們也就理解了一個斷言命題。這裡的代表類型是命題,而不是語言行為,而且是一個陳述命題,而不是非斷言命題。因為,根據這種理論,有效性問題完全處於語言與作為事實總體性的世界之間的關係當中。由於有效性和陳述的真實性等同了起來,因此,語言表達的意義和有效性在確定事實的話語中也就建立起了關聯。
意義理論應該回答如下問題:
5.1理解是一種完善的符號表達的意義,1934年卡爾.畢勒提出了一種語言功能圖式,根據與言語者、世界及聽眾之間的關係對語言表達進行分類。如果把這種符號應用的圖式同特定的語言心理學的發生語境隔離開來,而對符號學命題進一步加以發揮,對上述三種功能進行深入分析,我們就會發現,這種符號應用的圖式是很有效的。從圖式中就形成一種普遍觀點,認為語言是一種媒介(會陷入策略性行為),它同時能滿足三種雖然不同但具有內在聯繫的功能,畢勒稱這是語言工具論模式。
Z(文字記號)
Z
(文字記號)
呈現(真理性)
表達的意圖 訴求
Z
(文字記號)
發送者(言語者S) 接收者(聽眾H)
(真誠性) (正確性)
達成相互理解(可理解性)
5.2在交往命題當中,同時把言語者的意圖(經歷)表達出來,把事態(或言語者在世界中所遇到的事情)表現出來,確立言語者與接受者之間建立聯繫。(一般來說任何一種關係都無法窮盡語言的全部意義。)
5.3自己就某事與他者達成理解。語言表達的意義與
語言表達的意圖,
語言表達的內容,
其在言語行為中的使用方式之間存在著三重關係。
言語者自身就某事與他人達成理解的三個方面也就反應了出來。意義的三條射線相互交匯,並在語言表達中交織在一起。
5.4三種著名的意義理論命題都只是從語言核心發射出去的三條意義射線中的一條出發,而只根據一種語言功能來解釋所有的意義。
a.意向主義語意學(從格里斯到本尼特和希福)認為語言本質上是一種工具,言語者在一定的語境當中所表達出來的意圖,或想讓理解的內容具有基礎意義,言語者把他所創造出來的符號及符號群用作向對方表明自身立場和意圖的工具,例如S所表達的“Z”的意義內容,只能用S在特定語境中通過表達“Z”所表達出來的意圖加以解釋。即在特定語境中,聽者H能夠領會說者S所賦予“Z”的意義。;以文字記號表達,但不知道你所想的內容,聽眾理解會有誤解,可能言不盡意,所以不能只單獨從言語者的角度發射出來。
b.形式語意學(從弗雷格經過早期維特根斯坦到達米特)從言說的內容的角度出發,把語言表達的意義解釋為字面意義,考量命題的真實性前提或或成為真實的條件。斷言命題的真實條件是對它的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