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物理学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序 自16世紀以來以培根(F.Bacon,1561-1626)、笛卡爾(R.Descartes,1596-1650)、伽利略(G.Galilei,1564-1642)、牛頓(I.Newton,1642-1727)、拉普拉斯(P.S.M.de Laplace,1749-1827)、道爾頓(J.Dalton,1766-1844)、波茲曼(L.Boltzmann,1844-1906)等人為代表的科學家形成了一種重分析(化約與還原)、重決定論、重實體的機械論世界觀。這種思維模式(機械典範)影響人類的科學、技術與哲學等的發展達300年之久。它在一定的時期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當人類的認識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後,這種模式就必然表現出其侷限性。20世紀出現的相對論和量子論,給物理學領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但是它們所研究的對象和運動形式等分別是在宇觀及微觀尺度,只能藉助抽象的思維來把握,難以用常觀(或宏觀)的感覺經驗來檢驗。因此相對論和量子論雖然對人類的科技文明貢獻良多,但其思維模式對大多數人的思維而言並無影響。另外,在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動力學方程中,時間只是一個幾何參量,運動和變化都是可逆的過程(運動方程具有時間反轉不變性),大自然只是一個既定的、存在著的世界(服從因果決定論,與經典力學和電磁學同),因此無法以之刻劃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型態、結構、組織、功能等的產生、演化和成長等的真實圖景,所以也未能讓整個科學界產生迴響。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一群以研究系統演化過程之各種共同特徵的橫斷學科陸續出現。由於它們的研究對象和範圍不是侷限於某一領域或某一種運動形式,其結論具有很大的普適性,且可在感覺經驗的層次來檢驗,所以它們的思維模式和所使用的方法能比較直接的為其他學科所吸收和應用,對其他科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人類的科學圖景正在逐漸的發生變化,科學的焦點也正在逐漸的發生轉移。整個世界呈現在人類的面前的既不是雜亂無章的“混沌”,也不是由簡單相關的零部件所構成的一部靜態存在的大機器,而是一個由無數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的層次和結構的、相互關連、密不可分的有機統一體。系統科學不僅為現代科學提供了新的世界觀,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新的方法論,為現代科學的整合奠定了基礎,為現代科學的統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根據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史,科學思維的革命(或科學典範典範(paradigm)的希臘文paradeigma原意是「範例、樣式、模式、假設、理論或參考框架」,美國科學史家T.S.Kuhn在其名著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以「典範的發生、發展和轉移」來解釋科學的發生、發展和變革(或革命),引起眾多學術研究領域的廣泛討論。本書定義「典範=思維模式、思維框架」是一種具有邏輯簡單性和邏輯統一性的穩定宇宙觀、世界觀、自然觀、科學觀、社會觀和價值觀。的轉移,例如由Aristotle的物理學 Aristotle曾為科學的整合和統一提供方法,這種方法是一種(形式)邏輯的、靜態的、以因果關係為基本範疇的方法。系統科學為現代科學的整合與統一所提供的方法則是一種整體的、動態的、以相互作用為基本範疇的方法。→到機械典範(參1-2)→到場論綱領 場論綱領是以場為基本概念(範疇)來解釋萬物萬象的一種思維模式。近代場論的建構者是M.Faraday (1791-1867)及J.C.Maxwell(1831-1879)不過他們都把場論建築在機械論的基礎上(場來自於物質),直到愛因斯坦才自覺的脫離機械論完成現代場論(物質來自於場)的建構。→到相對論和量子論思維(參1-3)→再到系統典範 系統典範是概括現代橫斷科學之研究成果把它們提升到科學哲學層次的一種科學思維模式。主要包括一般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耗散結構論(非熱平衡物理學)、渾沌論(非線性動力學)、突變論、協同學、超循環論、分形學、運籌學、博弈論、模糊數學、現代組織論、現代圖論等。這些學科都嘗試以系統(或結構、或組織等)為核心範疇來研究不同學科的共性,並以之建構新的統整範疇和新的認識方法,為科學知識的整體化和科學的統一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途徑。它表明了在客觀世界中除了具有數學所假定的空間形式和量的關係外,還存在著一些普遍的關係和共同的形式,人們在研究它們時,能夠而且必須撇開各個過程的具體個別特徵。例如,控制論研究生命系統、社會系統、機器系統、人類之思維和一切可能的一般系統結構裡,反饋調節的普遍控制規律。(參1-4)等)常引發科學技術的革命、帶動產業和經濟的革命,造成社會文化的大變遷,因而必須進行重大的教育改革來改變國民的思維方式,使國民能適應由科學思維的變遷所造成的對於家庭和個人的衝擊根據過去的經驗,近代的技術和產業革命一般都落後科學思維革命40-50年,而教育改革則又落後科技革命40-50年。然而因為場論綱領、相對論、量子論的思維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