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江苏农业科学
— 124— 江苏农业科学 2013年第41卷第11期
于红梅,赵密珍,王 静,等.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124-127.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于红梅,赵密珍,王 静,孟宪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应用PCR技术,结合形态学手段,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生产基地
采集草莓枯萎病株,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在PDA培养基上用单孢分离法培养出3个单菌系,用交叉
显微镜初步鉴定该病原物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以这3个菌系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
ITS4对单菌系进行PCR扩增,获得544bp转录间隔区片段(ITS),序列测定、Blast搜索比对结果表明,3个单菌系序列
完全一致,与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18SrRNA转录间隔区同源性达 100%,均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以
PDA为培养基,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在15~35℃、pH值为4~
8范围内均生长较好,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5~8时菌落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草莓枯萎病;生物学特性;分离;培养
中图分类号:S43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3)11-0124-03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 冷冻离心机、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华利达ZD-9556水
草本植物,果肉鲜美多汁,堪称“水果皇后”。草莓上市时间 平摇床等。
适逢鲜果匮乏期,且采摘持续时间长。近年来,草莓种植面积 1.4 方法
逐年增大,品种不断更新,频繁地调种、引种以及连作,导致草 1.4.1 草莓枯萎病菌株的分离、纯化 采用常规分离法,将
莓枯萎病蔓延。草莓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 病株根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在无菌操作台用75%乙醇
(Fusariumoxysporumf.sp.Fragariae)从根部侵染引起的系统 消毒30s,0.1%HgCl浸泡60s,无菌水换洗3次;取1cm长
2
性病害,从苗期到收获期都会发生。草莓感染草莓枯萎病后, 病株根在无菌水中纵切成4份,再次移入 PDA平板培养,用
[6]
地上部分表现为心叶变黄绿、卷曲呈船形、两边不对称,叶片 连续稀释法经单孢分离纯化后获得供试菌株 。PDA培养
无光泽,叶柄及根部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地下根系黑褐 基成分: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琼脂 20g,蒸馏水
[1] 1000mL。
色,不长新根 。该病可导致草莓结果减少、果实无法正常
[2-3] 1.4.2 草莓枯萎菌菌丝、孢子形态 挑取纯化后菌株的边缘
膨大、品质降低,甚至全株枯死 。目前已有关于利用形
态学鉴定草莓枯萎病的报道。PCR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 菌丝置于含PDA的凹凸载玻片中,25℃下置于灭菌培养皿
准确、快速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理学诊断领 中培养3d,观察草莓枯萎菌菌丝、孢子形态。
[4-5] 1.4.3 温度、pH值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用 NaHPO
域 。本研究应用PCR技术,结合形态学手段,对草莓枯 2 4
萎病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鉴定,旨在为草莓枯萎病抗病育种工 和柠檬酸,NaOH和NaBO 配制pH值分别为40、5.0、6.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