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变异性红斑角化病.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变异性红斑角化病.ppt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erythrokeratoderma variabilis 缩写 EKV 别名 erythrokeratodermia figurata variabilis;erythrokeratodermia variabilis;Mendes dacosta type erythrokeratodermia;Mendes dacosta型红斑角化性皮病;variable erythrokeratoderma;变异性红角皮病;可变性红斑角化症;可变性图案状红斑角皮病;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性皮病 类别 皮肤科/角化和遗传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 ICD号 L11.0 概述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variable erythrokeratoderma)又名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性皮病(erythrokeratodermia figurata variabilis)或Mendes dacosta型红斑角化性皮病 (Mendes dacosta type erythrokeratodermi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机制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in 31)突变所致,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大多在生后不久发病,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绝经后可消退,但妊娠时病情加重,冷、热、风的刺激和情绪激动可为加剧诱因。 概述 皮损多见于四肢伸侧、臂部及颜面,有的患者伴掌跖角化。 流行病学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特征有;①患者的双亲往往有一个患病,而且大多是杂合子。②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2个体患病。③连续几代都有发病。④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无病。 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in 31)突变所致,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 发病机制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in 31)突变所致,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 临床表现 大多在生后不久发病,少数出生时或青年时发病。本病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绝经后可消退,但妊娠时病情加重,冷、热、风的刺激和情绪激动可为加剧诱因。损害有两种,一种为相对固定的深红色角化性斑块,边界截然似刀割样,呈圆案形、逗点形、多环形或环形;另一种为界限明显的散在红斑,大小、数量、部位各异,短时间(几小时或几天)形态大小都可发生变化或完全消退,亦可发展为固定形态者。皮损多见于四肢伸侧、臂部及颜面,有的患者伴掌跖角化。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 为非特异性改变。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中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轻度水肿和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早年发病及损害特点组织病理就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毛发红糠疹 皮损为特征性棕红或淡红色毛囊角化性丘疹,分布范围较广,头面部可见干性鳞屑性皮损,伴掌跖角化过度、干燥及皲裂。进行缓慢,范围较广,尤以手指背侧第1、2节特别显著,扪之有木锉样感。 2.疣状肢端角化病 多见于青春前期,损害为多数簇集性扁平疣样丘疹,成群分布,质硬,分布于手足背侧。有时可沿指缘呈线状排列。 治疗 对口服维A酸反应良好。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一定疗效。 预后 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绝经后可消退。亦可发展为固定形态者。 预防 进行婚姻生育指导,婚前检查,遗传咨询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所在。 发病机理 发病原因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in 31)突变所致,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发病机制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in 31)突变所致,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改变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中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轻度水肿和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 治疗措施 疾病治疗 对口服维A酸反应良好。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一定疗效。 疾病预后 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绝经后可消退。亦可发展为固定形态者。 疾病预防 进行婚姻生育指导,婚前检查,遗传咨询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所在。 饮食保健 可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两类。 一是维生素A原,即各种胡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