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气中带电微粒的成核机理
第33卷第12期 大 学 物 理 Vo1.33 NO.12
2014年 12月 C0LLEGE PHYSICS Dec.2014
空气中带电微粒的成核机理
曹万强,管焱俊
(有机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大气中臭气层的减薄与雾霾的形成密切相关:紫外线照射下,煤燃烧和汽车排出的SO 和CO发生两次连续反应:
CO和0:反应生成臭氧,臭氧与s0 和H O反应生成H sO .H:0气溶胶分子;气溶胶分子受周围极性小分子的屏蔽形成了等
离子屏蔽势,当极性小分子在两个气溶胶微粒间的等效诱导电荷量达到气溶胶所带电荷量的1/4时,气溶胶微粒将发生聚
集.空气中极性小分子的电荷量增大或浓度增大时会导致气溶胶微粒问的吸引力增强,颗粒增大.气溶胶吸附微小固体颗粒
形成了雾霾.
关键词:带电微粒;成核机理;气溶胶
中图分类号:0 5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12(2014)12—0032—03
2013年6月Svensmark…报道了sO,在臭氧0 用导致了空气中悬浮颗粒的产生.一般认为:其固
和水的环境下,通过紫外线照射可以产生纳米尺度 体微粒是地表各种因素产生的带正电的“粉尘”;负
(达60 nm)的气溶胶H:sO .H:0,它是高空中形成云 极性分子主要是CO、NO 、SO 等物质 .直径≤
的核 .然而,由于臭氧层的减薄,使高能射线对地 2.5 m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伤害人体因而引
表的作用加强了.其他对环境因素的破坏会导致空 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具有纳米尺
气质量的变化,特别是各种极性离子成份的增加,会 度的气溶胶的生成机理,其次讨论了在极性小分子
促进气溶胶的生长,导致PM 2.5颗粒污染物增多. 的作用下气溶胶的生成机理.
PM 2.5颗粒污染物的产生有一次和二次效应.
1.1 汽车废气和煤燃烧导致的气溶胶成核机理
煤原料经技术改进细化后,部分燃烧后的颗粒物直
气溶胶是指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
接排入空气中生成了PM 2.5固体颗粒,此为一次
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其大小为0.001
效应;而未充分燃烧导致的或者汽车废气排出的
~ 100 m.一般说来,半径小于1 m的粒子,大
CO和SO:物质形成的颗粒物所形成的气溶胶微粒
都是由气体到微粒的成核、凝结、凝聚等过程所生
为二次效应.本文主要探讨二次效应的机理.
成;小粒径气溶胶的浓度受凝聚作用限制,大粒径
尽管在高浓度的臭氧环境下(如树下)可以容
的浓度受沉降作用限制,各种粒子的沉降速度不
易见到雾状纯气溶胶细小微粒,收集到的成份是对
同.微粒在大气中沉降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和重
人有刺激性的“酸水”,但由于纳米气溶胶具有桥接
力的作用平衡时,达到稳定状态.
带电固体微粒的能力,因而会形成对人有伤害的
硫酸气溶胶的概念是由Doyle 在 1961年提
PM2.5颗粒.另外,纳米气溶胶是带电颗粒,而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