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段液化柱及相关软沉积物变形注注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编号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联合资助的成果收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贺静女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岩与储层研究工作通讯地址陕西西安未央区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通讯作者简介冯胜斌男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通讯地址陕西西安未央区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贺静冯胜斌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内容提要笔者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段的岩芯中首次识别出液化柱
PAGE
PAGE 1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段液化柱及相关软沉积物变形注:
注: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2014CB2390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联合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
第一作者简介:贺静,女,1959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岩与储层研究工作。通讯地址:710018,陕西西安未央区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Email: 5015ok@163.com
通讯作者简介:冯胜斌,男,1973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通讯地址:710018,陕西西安未央区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Email: 635607972@
贺静1 冯胜斌1,2
1)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
内容提要:笔者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段的岩芯中首次识别出液化柱变形构造,本文从三维空间研究其宏观与微观特征。赋存液化柱的长8段的多个层位的岩芯中均发现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如液化流动变形、水塑性变形及脆性变形等,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的钻井岩芯中,并在垂向上重复出现。结合长8段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分析,笔者认为长8段的液化柱与软沉积物变形系地震触发。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以南秦岭地震造山运动与盆地沉陷是长8段软沉积物变形的构造背景。根据地震触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时空分布,鄂尔多斯盆地在长8段沉积的地质时期已受控于秦岭造山带动力机制的控制,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仅在长8段沉积末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8段;液化柱;软沉积物变形;秦岭造山带
液化柱型震积岩是地震触发软沉积物砂层垂直向下伏层液化形成的柱状体(Low and Lopiccolo, 1974; Moretti et al., 1999; Bowman et al., 2004; Foix et al., 2008; Qiao Xiufu et al., 2012; Qiao Xiufu and Li Haibing, 2013)。国外对液化柱的成因、形成机制及在形成机理实验模拟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Low and Lopiccolo,1974; Moretti et al., 1999; Bowman et al., 2004; Foix et al., 2008);而国内对液化柱变形构造仅有个别报道(Qiao Xiufu and Li Haibing, 2013),在鄂尔多斯盆地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中,迄今未曾发现该类型震积岩(Xia Qingsong et al., 2007;Li Yuanhao et al., 2008; Shao Xiaoyan et al., 2009;Tian Jingchun et al., 2010;Li Jie et al., 2010; Tian Yuan et al., 2015)。笔者在观察鄂尔多斯盆地钻井岩芯过程中,在延长组长8段首次发现了液化柱变形构造,同时在长8段中辨认出大量的其他类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1 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的西部,是受盆地南缘的秦岭碰撞造山带印支期大陆动力学作用控制,于晚三叠世始由大华北盆地演化为鄂尔多斯内陆湖盆(Sun Guofan et al., 1985;Liu Shaolong, 1986)。晚三叠世是鄂尔多斯盆地最为重要的地质构造发育阶段,亦是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上三叠统延长组砂泥岩建造的形成时期,砂泥岩组合平均厚度达1000m。延长组沉积不仅记录了晚三叠世鄂尔多斯湖盆初始坳陷、扩张、萎缩直至消亡的演化史,而且与碰撞造山过程相伴的构造事件、火山事件和地震事件均有响应。延长组由上而下划分10个段(油层组),其中,在长8期,湖盆北西向展布的坳陷形态基本形成(图1),但盆地范围内广泛分布的炭化植物茎杆、煤线、垂直虫孔等指示长8期总体仍水体较浅,为浅水湖泊(Liu Huaqing et al., 2011);其后的长7期以半深湖—深湖相的富有机质暗色泥岩和黑色页岩与重力流沉积砂体组合为主,指示湖盆急剧下沉,湖水面积、深度急剧加大。与延长组沉积、构造演化相伴的古地震事件及响应特征前人已开展了一些研究(Xia Qingsong et al., 2007;Li Yuanhao et al., 2008;Shao Xiaoyan et al., 2009;Tian Jingchun et al., 2010;Li Jie et al., 2010;Tian Yuan et al., 2015),迄今,已识别出液化砂岩脉、阶梯状断层、液化卷曲与滑混层变形构造、砂球枕构造、环状层理等震积岩类型,而震积岩赋存层位主要为发育深水沉积的延长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