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金庄研学旅行基地活动实施方案
参观岩凹沟梯田感悟“新愚公”精神
一、时间安排
8:00到达王金庄小学
8:05教师学生集合,清点人数,到多媒体室观看《走进王金庄》资料片,教师进行解说。
(让学生整体感知王金庄独有的梯田文化、石头文化、新愚公精神。)
8:45出发步行前往岩凹沟。(进行组织纪律、安全教育、布置学生研学任务)
1、两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注意交通安全。
2、行进中队伍整齐,口号歌声响亮,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要做到一路高歌,一路口号。
3、统一校服、运动鞋。
4、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5、除自饮品(以水为主)外,不能再行进途中购买食物。
6、行进途中不搭车,不插近路,不擅自掉队,谨防掉队,严禁家长接送。
7、活动全程不乱扔废弃物,每个学生需准备一个塑料垃圾袋。
8、行进途中不追不闹,休整期间不到远处游玩。
9、在规定地点活动,不远离,不单个行动,严禁到危险地域。
9:15到达“岩凹沟梯田”。
学生成半圆形队伍,欣赏王全有在修“岩凹沟”梯田时刻在地堰石板上的字,教师解读王全有精神和王全有修梯田的故事。(30分钟)
王全有语录
书读毛主席的书,话听毛主席的话,人做大寨人,天大的困难也不怕,岩凹高没有我们的志气高,石头硬没有我们的决心硬,工程大没有我们的干劲大。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心中有朝阳,前进路上无阻挡。
(王全有(1912-1983):王金庄二街村人。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王金庄村党支部书记,历任二街党支部书记兼邯郸地委委员、涉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9年赴京参加国庆观礼,1975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当选为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数度赴京参加会议。一生率民栉风沐雨,餐山宿岭,种植花椒树19000余棵。《河北日报》数次赞誉为“林业战线实干家”,中共涉县委员会,涉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悬匾授勋“林业功臣”。他为家乡人民发展致富做出巨大贡献。
王金庄地势险峻,到处沟壑纵横,石厚土薄,自古就有“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吃水比油贵、吃粮更发愁”之称。
时任村支书的王全有带领村民成为“治山专业队”:“向石头宣战,向荒山要粮”。从1965年到1975年,用了十年时间垒造梯田,造出梯田2250块。
王全有于1969年带领全村1200名劳力,肩扛铁锤、钎爬上桃花岭劈山修路。第一段工程要斩断矗立百丈的断头崖,过去,此崖上断送过许多人命。王全有腰系麻绳,飞身半壁,一口气干了9个小时,在崖上打下了第一个炮眼。他说:“就是摔死我,也不能再让子孙后代行路难。”短短4个月,他削平11个山垴,修通13华里长的盘山公路,让汽车开进了王金庄。
王金庄耕地少得全县闻名。王全有带领治山专业队,驻进岩凹沟,劈土造田。荒山陡坡石厚土少,每造一块地就要垒两丈高、一里长的双层石堰,挑近万担土。他把石头在沟底砸碎,搬到陡坡上,在梯田外层垒大石,中间填碎石,然后从石缝里抠土,从山垴上刨土,担到梯田里。
隆冬季节,大雪封山,王全有和大伙还在五丈多高的悬崖峭壁上搬石运土,修筑“天门悬田”。
整整7年,王全有带领专业队以六七百工日修一亩田的功夫,在岩凹沟,垒起双层石堰,造出高标准梯田,被称作“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
1970年,王全有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在大南沟兴建一座小型水库。没技术,他就和老石匠李天顾身背干粮,两次冒雨步行60公里,到古台水库去取经;没有资金,他带头捐资凑款;搞浆砌无砂子,就发动全村男女老少往返20公里,从龙虎河里背来12.5万公斤砂子;没有水,就到武安七水岭村挑,规定每人一天挑两担,王全有挑三四担。经过两年零一个月的奋战,终于建成一座13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1974年,王全有在河滩上砌涵洞造良田,其中双洞2000米,造截流坝9个,建石拱桥3座,造良田244亩。1977年在村前修建了一座容量9000立方米的大水池,并种上花椒树,使王金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1983年,王全有因病去世。
1988年1月,联合国世界粮食署评估团的专家到王金庄参观梯田时赞叹地说:“往上看登天梯,往下看入地门。中国人了不起,上管天,下管地!”)
学生成分散队形近距离观察王金庄梯田,教师解说王金庄梯田所体现的景观美、人文美、竟生美。(30分钟)
(2017年6月3日,邯郸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涉县召开,众多参观者在井店镇王金庄、更乐镇张家庄、关防乡后池村,被遍布群山、规模宏大的旱作梯田群所震撼。
一座座大山上,梯田一层一层,从山脚盘绕至山顶,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据考证,其核心区王金庄梯田始于元初,兴于明清。
这一大工程甚至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作“中国第二大万里长城”“世界奇迹”。
1、 历史悠久,梯田建设始于元初
涉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