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ppt

治疗 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 铁剂种类的选择与用法 口服铁制剂:铁剂补充的首选; 种类:Fe2+,如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 铁剂补充的原则:Hb正常后服用3-6个月。 注射用铁总剂量计算方法: 所需补充铁(mg)= [需达到Hb-患者Hb(g/L)] ×体重(kg)×0.33 最佳口服铁剂的标准 具有与硫酸亚铁相同的吸收率; 服用后口内无金属异味,且不使牙齿着色; 对胃肠粘膜无腐蚀性; 进入十二指肠时呈一种稳定的可溶状态,无铁离子存在; 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副作用; 无毒或相对无毒。 口服铁的注意事项: 抑制铁吸收的食品 促进铁吸收的食品 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的规律 注射铁的注意事项: 适应于口服铁不能耐受或吸收障碍,注意过敏反应 病例分析 患者女,78岁。因“进行性面色苍白2个月,伴腰痛1个月”入院。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伴活动后心悸、气促且进行性加重至行走困难,3-5天排量少成形黑便,食欲减退,食量不足原来的1/3,体重减轻近5kg。无上腹不适、反酸、嗳气、呕血、便后滴鲜血;无发热、骨痛。入院前1个月出现腰痛,无法行走;头晕、活动后心悸、气促更加严重就诊我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并行相关治疗,血压控制110/70mmHg~150/90mmHg。 体检 BP150/90mmHg,消瘦、贫血貌,皮肤巩膜不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脾未见异常;肛诊未见异常。 血常规:WBC18.5×109,中性粒细胞87%;Hb44g/L, MCV62.8fl, MCHC25.3%,BPC500×109; 粪常规:OB阳性 铁代谢:血清铁6.0μmol/L;总铁结合力66.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9%; 铁蛋白8.42ng/ml; 血清叶酸、VitB12正常; 癌胚抗原:8.6ng/ml,CA199 2.37Uml; 血生化:白蛋白21.7g/L;血清钠131.1mmol/L; 肝、肾功能及其他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骨髓象:符合缺铁性贫血 胃镜检查:胃体腺癌伴出血 诊断:胃体腺癌伴出血 缺铁性贫血 原发性高血压病(Ⅱ期) 低白蛋白血症 低钠血症 治疗:输RBC快速提高HB,改善贫血症状 控制高血压 纠正低白蛋白、低钠血症 转外科手术治疗 讨论 1.病史特点:老年、病史较短(2个月),贫血进行性发展,伴黑便,食欲减退,食量不足原来的1/3,消瘦、体重减轻近5kg ; 2.血常规及血生化及骨髓相关检查提示:典型小细胞低色素重度贫血; 3.粪OB试验阳性; 4.生化提示低白蛋白,低钠血症,肝、肾功能正常; 5.癌胚抗原增高; 6.胃镜检查提示:胃体腺癌并出血; 7.原发病治疗基础上的铁剂治疗:是否需要?如果需要,怎么治疗?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缺铁性贫血 定义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流行病学 最常见的贫血,全球约6-7亿患者,发展中国家多见,发达国家也不少,婴幼儿、育龄妇女发病率高,妊娠3月以上妇女发病率66.7% 铁代谢 铁的分布 人体内铁存在的形式: 功能状态铁 贮存铁 正常人每天造血需要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铁的来源和吸收 每日食物摄铁量1-1.5mg,孕、乳妇2-4mg 富含铁食物的种类 铁的吸收形式与促进吸收的因素 体内铁吸收的调节因素 幼红细胞上转铁蛋白受体 铁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 铁的运输: 运输形式:Fe3+-转铁蛋白(Tf) 铁进入细胞的方法:Fe3+转铁蛋白-幼红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 铁的利用形式:Fe2+ 铁的再利用与排泄 铁的贮存 贮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贮存部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病因 摄入不足、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