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ppt
【检查手法】 以脐部为中心,适当加压探头,于腹壁旋转探头向周围多方位扫查,发现疑似病灶,重点观察分析是孤立的病灶还是肠管回声,肠系膜淋巴结纵、横扫查时,均为形态规则的结节状回声,而肠管断面可显示肠管的蠕动、气体反射的回声,使用CDFI能更好的鉴别。 【优势】 简单、快捷、无创性、可重复性、无痛及费用低,而且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以作为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探头频率3.5 MHz及7~10 MHz。 【诊断标准】 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7mm;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淋巴结长轴直径大于10mm,短轴直径大于5mm,纵横比大于等于2为肿大;横径大于1.5CM提示病理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的分布: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该型通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的淋巴结。RI在0.59~0.68之间。 但很多近期并无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症状,无腹痛等症状的健康儿童存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现象。健康儿童中长径大于1.0 cm 的腹腔淋巴结并不少见,所以不能主观认为这些淋巴结的存在就是异常现象。尤其高频超声的应用。 【超声表现】 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可见1个或数个,呈肾形或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淋巴结内多不能测及血流信号或点状血流信号。 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右中下腹。沿肠系膜走行部位显示多发性、串珠状分布的椭圆形结节,部分淋巴结紧密相贴,但边界清晰。肿大淋巴结皮质呈均匀低回声,中心髓质呈高回声,皮髓质分界欠清晰,大小约1~3cm不等,横径0.5cm,长短轴之比2。CDFI:以淋巴结内血流分布模式为依据,将其分为无血流型、淋巴门型、周边血流型、混合血流型 肠系膜增厚,腹腔可见少量液性暗区。 【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 腹痛、腹泻,可伴恶心、呕吐。胃潴留时可见左上腹扩张的胃腔,内充满液体和散在漂浮的点状回声。 (2)肠痉挛:常为一过性、阵发性,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等,但无淋巴结肿大。 (3)肠套叠:好发4 月~2 岁偏小患儿,规律性阵发性腹痛,伴有腹胀、呕吐、果酱样便、腹部包块等症状,超声典型表现为腹部探及包块,短轴呈“同心圆征”,长轴呈多层洋葱皮样改变的“套筒征”或“假肾征”,多位于右中上腹部。可同时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 【鉴别诊断】 (4)急性阑尾炎: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见肿胀的阑尾回声,可伴周围淋巴结肿大,但数量少,一般≤3 枚,也可伴有少量右髂窝积液。如未探及阑尾炎性改变图像,其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一致,很难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但是急性阑尾炎主要是先有腹痛,然后才有发热,疼痛剧烈,且多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腹部检查时常有压痛、反跳痛,急性阑尾炎如不能及时手术治疗,常常导致穿孔,引发腹膜炎,将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阑尾炎,会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和痛苦,通过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超声不同表现,能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鉴别诊断】 (5)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晚期可合并坏死液化区以及点状强回声,常有大量腹水、肠管粘连等改变,与本病有明显的声像图差别。 (6)淋巴瘤:局部或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常伴脾肿大。腹腔大血管周围可见串珠样大小不等淋巴结,最大可达5cm以上,常呈融合状,可累及多器官,浅表淋巴结活检可确诊,淋巴结t/S值2,淋巴结t/S值可作为区分良恶性淋巴结标准,若1.5其诊断恶性淋巴结的特异性更高 。 (7)腹型过敏性紫癜 患儿常表现严重阵发性腹部绞痛、呕吐、血便等,出现皮肤瘀斑前,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超声表现病变段肠管节段性扩张,肠壁对称性或不对称性明显增厚,呈均匀性低回声,厚度达5~8 mm,肠蠕动消失,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可见不同程度的液性暗区,增厚的肠壁内可见丰富的环状血流。经过临床治疗后复查,肠壁明显变薄,厚度小于2 mm。肠蠕动恢复良好,肠系膜淋巴结缩小,腹腔液性暗区消失。 (8)末端回肠及结肠炎、肠寄生虫病、Meckel憩室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癫痫(腹痛型)等鉴别。 【误诊、漏诊,其原因】 ①患儿腹痛不明显,持续时间短,未被家长重视; ②接诊医生疏忽询问腹痛这一重要病史,体检不仔细,未及时予以超声检查; ③就诊时家长不重视,拒绝超声检查,经抗炎治疗2~3 天后好转,停药1 周后体温重复升高,再经超声检查得到阳性结果; ④患儿超声检查不配合,导致医师不能细致检查或医师经验不足,出现阴性结果,后又反复腹痛,再次超声检查阳性。 7、治疗 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后预后好 根据经验,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出现高热、腹痛者应考虑到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及早行腹部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若已确诊,可保守治疗,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