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亨利?迪帕克是十九世纪末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曾先后创作出近二十首艺术歌曲,除了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外,与诗歌的完美融合则是这些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堪称是世界艺术歌曲诗乐相融的典范。 鉴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了迪帕克艺术歌曲创作经历,从审美、情感、文体、音韵等方面,就作品诗乐相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亨利迪帕克;艺术歌曲;诗乐相融一、迪帕克艺术歌曲创作概述亨利?迪帕克1848121——1933212,十九世纪末法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自幼学习音乐,高中时期跟随名师弗朗克学习作曲。 1871年,迪帕克加入了老师弗朗克发起的民族音乐协会,并担任协会秘书,开始了专业音乐创作生涯。 具体到艺术歌曲来说,曾根据马拉美、波德莱尔等象征主义文学家的诗歌,先后创作出了《叹息》、《哀歌》、《邀游》、《往昔生活》、《迷娘浪漫曲》、《波浪和钟》等佳作。 因迪帕克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自我要求十分严格,对作品稍有不满便自行销毁,所以仅留下了近二十首作品,每一首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并誉为是十九世纪末刻板的法国音乐界的一股清流,对后世法国乃至世界艺术歌曲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迪帕克艺术歌曲诗乐相融特点分1与诗歌审美的融合。 19世纪末,以李勒、维尔伦、马拉美、波德莱尔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人认为,所有的情感都是有所依托的,而不是凭空而至的,浪漫主义诗歌那种毫无节制、毫无来由的情感,因为没有根基而注定是苍白的。 反之,如果能够依托于意象和氛围,并对其进行丰富和精准的刻画,那么也自然达到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情感表现效果。 迪帕克历来是波德莱尔坚定的支持者,对其诗歌审美观十分推崇。 所以也对意象和氛围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刻画,获得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美感。 以《费迪蕾》为例,这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勒贡特?德?列尔的同名诗歌,表现的是名为费迪蕾的城堡女主人,苦苦等待意中人出现的情境。 从早晨到中午,从午后到夜晚,意中人始终没有出现,费迪蕾也陷入了哀怨中。 在调式和调性方面,针对原诗歌三段式结构,迪帕克采用了带有主、副歌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因为故事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展开的,所以迪帕克采用了多次转调,意在使调性和不同时段、不同景物的情感色彩相一致。 如第一部分描绘的是太阳升起、光照大地的景象,使用了降大调,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之感。 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午后的场景,先用大调表现郁郁葱葱的苜蓿,然后用降大调表现嗡嗡歌唱的蜜蜂,又用降大调表现低头的小麦和树荫下的野玫瑰。 整体的调性发展是从明亮转向暗淡的,也暗示了费迪蕾久等心上人而不至的焦急和无奈。 第三部分回归了降大调,既是对第一部分的呼应,也再一次表现出了费迪蕾的哀怨之情。 在旋律和伴奏方面,第一部分的旋律线较为平稳,多用级进和同音反复,伴奏以音型化和弦为主。 副歌部分可以看做是对第一部分叙述的补充,通过切分节奏的引入,增强了音乐的律动感。 第二部分中,为了表现费迪蕾略带焦急的情绪,作者引入了急速的32分音符,与频繁的调式变化形成了情感色彩的一致。 特别是副歌部分的伴奏,采用了低音部持续音声部八度加厚的手法,更凸显出了几分凝重。 第三部分中,旋律逐渐舒缓下来,并穿插了震音演奏技法,像是费迪蕾突然醒悟,继续耐心的等待,最后以四个小节的尾声结束全曲。 可见迪帕克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审美观是十分认同的,善于利用音乐手法对诗歌的意象和氛围进行了更加精准的诠释和描摹,使情感表现更加有理有据,所以也被马拉美誉为是象征主义诗歌最佳的歌者。 2与诗歌情感的融合。 诗歌虽然是诗人情感的结晶,却只有文字这一种表现方式。 而当诗歌被谱为艺术歌曲后,则在情感表现上多了一双翅膀,能够借助于音乐将文字中那种只可意会或意犹未尽的情思,得到更加准确和深刻的表达。 迪帕克正是个中高手之一,利用音乐将诗意和曲情完美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诗歌情感的升华。 以《罗斯蒙德庄园》为例,该曲虽然不是迪帕克最著名的作品,却有着最强烈的情感表现。 取材于罗贝尔?德?博尼埃的同名诗歌,罗斯蒙德庄园是流浪者理想的天堂,但是众多流浪者却苦苦寻觅而不达,最终只能在寻找的路上死去。 首先,从情感表现来看,作品的情感发展线索是希望—失望—绝望,对此迪帕克予以了生动的刻画。 作品一开始,表现的是流浪者满怀希望寻找庄园的情境,先是用马蹄声节奏拉开了歌曲帷幕,随后是上行六音级进音列动机,营造出了一个紧张的氛围,凸显了要尽快找到庄园的紧迫感。 随后音乐进入了短暂的休止,像是流浪者要喘口气一般,平静一下心情继续寻找。 于是马蹄声节奏型再一次响起,还将六音级的单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
- T_JSFPSA -001-2022_全麦面包_标准.pdf VIP
- GB50702-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ocx VIP
- 《特高压电力管廊盾构隧道结构施工及运营期验收评估标准》.pdf VIP
- 15、推理综合 举一反三 2024—2025学年度 小学二年级奥数 教学课件PPT.pptx VIP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matlab课件(西工大-孙蓬).pptx
- 香港上市(IPO)全流程介绍(最完整版).pdf VIP
- 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表格-全部[整理].doc VIP
- 09S302雨水斗选用及安装图集(清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