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血象、骨髓象相关性的研究-基础医学专业论文.docxVIP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血象、骨髓象相关性的研究-基础医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PAGE 10 2.研究对象 从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门诊、住院处,张新渝副教授门诊以及 北京市中医医院门诊、住院处,共收集尚未经过化疗治疗的成人急性 粒细胞白血病病例 94 例。其中男性患者 52 例(55.32%),女性患者 42 例(44.68%),年龄 21~64 岁,年龄中位数 38 岁。M1 型 8 例,M2 型 31 例,M3 型 28 例,M4 型 7 例,M5 型 18 例,M7 型 1 例。 3.研究方法 3.1 诊断标准 3.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1986 年我国按照 FAB(美、英、法协作组织)分型诊断标 准修订的国内标准,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为七个型: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始细胞Ⅰ型(典型 原粒细胞、胞质中无颗粒)+Ⅱ型(有原粒细胞特征,胞浆量少,有 少量细小颗粒)≥90%;早幼粒细胞很少,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 不见或罕见。M1占AML的10%~20%,年龄中位数40~50岁。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化型(M2):骨髓原始细胞Ⅰ+Ⅱ型占30%~ 80%,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10%。M2占AML的30%~50%, 平均年龄为30岁。 (3)颗粒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又称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APL)。骨髓早幼粒细胞>30%。如胞浆颗粒大、密集或融 合,称粗颗粒型(M3a);如颗粒细小而密集,称细颗粒型(M3b);如 周围血早幼粒细胞颗粒甚少或缺如,而骨髓中仍为典型的早幼粒细 胞,称变异型(M3v)。各型Auer小体均多见。APL占AML的5%~10%, 病人常较年轻,年龄中位数30~38岁,10岁以下罕见。 (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AMMOL,M4):粒-单系两种细胞 以不同比例同时存在骨髓和周围血中,包括①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 增生为主,原、幼单核和单核细胞>20%;②M4b。原、幼单核细胞增 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③M4c。原始细胞既呈粒细胞系, 又呈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30%;④M4E0。除上述任一项条件者,同 时存在5%~30%的细胞伴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 颗粒。AMMOL占AML的5%~10%,年龄中位数40~50岁。 (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AMOL,M5):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 80%,称未分化型,即M5a。原始单核细胞<30%,称分化型,即M5b。 AMOL占AML的2%~10%,M5a患者年龄偏小,75%<25岁。又分两个亚 型。 (6)急性红白血病(简称AEL,M6):当骨髓中红系细胞>50%,或红 系细胞>30%,但其中15%以上为形态异常的幼红细胞,上述两种情 况之一伴有原粒细胞或原始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计数即可), 即为红白血病。M6占AML的5%以下,年龄多≥50岁,男性多于女性。 (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简称MKL,M7):骨髓原始巨核细胞≥30 %,有细胞化学、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为巨核细胞系。M7占AML的5 %以下,是AML中最少见的类型。 3.1.2 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 2001 年 11 月第四次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血液病专业委 员会学术会议所讨论提出的证型诊断标准(试行)[1],暂分为以下四 个型: (1)毒热炽盛 临床表现:发病较快,常见发热,骨痛,鼻衄、齿衄、黏膜出血, 皮肤出血点、瘀斑,可见贫血,心悸气短,溺血,便血,便秘。舌质 暗紫,常有瘀点、瘀斑,可见舌下静脉怒张,脉象滑数或弦数等。部 分病例可出现肝脾呈进行性增大,常伴发胁下痞块(肝脾肿大)胀痛, 甚者痞块剧痛、拒按,发热等。 (2)瘀血痰结 临床表现:发病缓慢,常见胁下痞块,颈、腋及腹股痰核结聚(淋 巴结肿大),骨痛,可见发热、鼻衄、齿衄、皮肤及黏膜出血,贫血, 心悸气短,疲乏无力,舌质淡暗或紫暗,常有瘀斑,舌苔厚腻,脉象 弦滑,舌下静脉怒张等。 (3)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疲乏无力,头晕,自汗,盗汗,纳呆,腹胀,五心烦 热,消瘦,面色苍白,或有闭经,舌质淡红、或暗淡、淡紫,舌体胖 嫩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滑或小弦、细等。 (4)气血双亏 临床表现:发病缓慢,面色、口唇、爪甲苍白无华,头晕,心悸, 虚烦不眠,动则气促,体倦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不发热,出血一 般较轻或无出血,血色淡红,无痰核瘰疠,舌质淡白且边有齿印,苔 薄白或白腻,脉虚细。 3.2 纳入标准 符合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而尚未进行化疗等治疗者。 3.3 排除标准: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已进行治疗,各类慢性 白血病,以及由其他血液疾病转变而来的白血病患者。 3.4 观察指标: 收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入院后第一天的病情、血象、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