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及中风后遗症的诊治进展课件.pptVIP

中风病及中风后遗症的诊治进展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卓越和伟大的民族。我们有过繁荣昌盛的唐朝,有过强盛无比疆域辽阔的汉朝和元朝,更有灿烂美丽的唐、宋文化 中风病 及中风后 遗症的诊治进展 一、概述 二、症候特征 三、病因病机 四、诊治纲要 五、分证论治 一、定义 二、病因病机 三、常见中医证型及 主要症状表现 四、简易治疗技术 五、中成药的使用 六、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中风病 §中风后遗症 定义: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外。临床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临床可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不同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 源流:病名源于《内径》有大厥、仆击、偏枯、痱风等,病变部位在头部。 病因有两个阶段,唐宋以前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后以“内风”立论。 《金贵要略》治则。 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等认为其发生时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犯冲脑。 范围:西医所称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出血性两大类型,如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一、概述 二、症候特征 症候特点: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 损是中风病的症候特征。 主证: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 次症:头痛、头晕、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 舌象:舌强、舌歪、舌卷、舌质暗红带紫或绛红,舌有瘀斑。 脉象:弦、弦滑、弦细或结或代等。 发病先兆:素有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次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则昏厥,一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三、病因病机 (一)积损正衰 (二)劳倦内伤 (三)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四)五志所伤,情志过极 本病常见的诱因有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等。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与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有关。 四、诊治纲要 (一)诊断要点 1.临床主证。 2.急性起病。 3.发病多有诱因,病前有先兆症状。 4.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多见。 5.脑脊液,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6.类型 中经络(中经、中络)、中脏腑(中脏、中腑)。 7.分期 急性期为发病后2周内;恢复期为发病在2周或1个月至半年内;后遗症期为半年以上。 (二)鉴别诊断 中风病应与口僻、痫病、厥病、痉病等相鉴别。 (三)辩证要点 1.细访病史,多有睽兆。 2.明辨病性与病情轻重。 3.辨病势顺逆 察神,尤其是神志和瞳神的变化。 4.辨闭(阳闭、阴闭)、脱证。 5.辨变证 若骤然内风旋动,痰火交织发病者,于急性期可出现呕血、便血、壮热、喘促、顽固性呃逆,甚至厥而不复,瞳神或大或小,病情危笃,多难救治。 (四)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 急性期以祛邪为主(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恢复期多虚实夹杂,以扶正祛邪为主(育阴熄风,益气活血)。 2.预防调护 (1)重视先兆,积极预防治疗,以防为主。 (2)辩证施护,重点观察神志、瞳神、气息、脉象、体温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 (4)急性期重点诊治,防止变证。 (5)中风后期,重视康复训练。 五、分证论治 (一)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代表方药:化痰通络汤(半夏12、茯苓20、白术6、胆南星12、天竺黄6、天麻9、香附12、丹参30、大黄6)。 临床应用:淤血重者,加桃仁12、红花12、赤芍15;烦躁不安、苔黄腻者,加黄芩10、栀子10;头晕、头痛者,加菊花9、夏枯草15。 (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泻火通络。 代表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10、栀子9、杜仲9、夜交藤9、钩藤12、黄芩9、益母草9、茯神9、石决明18、牛蒡子12、桑寄生9)。 临床应用:头晕头痛者,加菊花6、桑叶9;心烦易怒者,加丹皮9、白芍20;便秘者,加生大黄6;中经络转为中脏腑者,可加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 (三)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脉弦滑而大。 治法:化痰通腑。 代表方药:星蒌承气汤(生大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