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糖尿病的预防和保健营养师专业.ppt
1、吃水果的“时机”: 糖尿病人吃水果注意事项 血糖稳定(空腹血糖7mmo/L,餐后血糖8mmo/L)1-2周后才可食用、 2、吃水果的数量: 150-200g 3、吃水果的时间: 4、吃水果的种类: 选择低生糖指数水果:樱桃、苹果、柚子、梨子、桃等。 两餐之间、(餐后2小时为宜)、或睡前1小时。 笫三层为肉、蛋、鱼、虾的选择 可选择新鲜瘦肉、禽肉或其制品。尽量少食或不食动物内脏、皮肤这些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 鱼虾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鱼子、虾子胆固醇含量较高(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不宜选择)。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天可食用肉蛋鱼虾共100~200克。 笫四层为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可选择牛奶、奶粉和酸奶。不宜选择的是奶油、炼乳等,含脂肪高的奶类。也不宜选择全脂加糖奶粉和加糖酸奶。如果存在高脂血症,可选择脱脂奶或脱脂奶粉。 推荐每天摄入量:鲜奶250毫升左右,或奶粉10~15克,或酸奶150~200毫升。 大豆及其制品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之一。 推荐的每天食用量为豆腐150 ~ 200克,或豆腐干100克,或豆腐丝50~100克,或豆浆250~500毫升。但不宜选择油豆腐。 5.笫五层为油和盐 油的选择 糖尿病患者不宜选择动物油脂作为烹调油,而宜选择植物抽。 植物油的摄入量一般为每天25~30毫升(相当于2~3汤勺)。 盐: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应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的用量控制在6克以内。 五谷宜为养, 失豆则不良; 五畜适为益, 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 新鲜绿黄红; 五果当为助, 力求少而精; 饮食贵有节, 切记量和度。 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膳食结构 (三)运动治疗 持之以恒地、量力而行的进行有氧运动。 约有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单纯靠饮食和运动治疗而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饮食及运动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 * 2--3 (四)病情监测 五项指标(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血液黏度)力争达标。 常常遇见这样的患者,眼睛仅仅盯在血糖上,血糖控制得不错,可还是得了冠心病、脑梗塞。为什么?是因为忽略了导致冠心病的其他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糖尿病病人,尤其是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粘血症、抽烟的病人,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还要同时控制好导致动脉硬化的其他因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五)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等 什麽时候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 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4-6周效果不好时使用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对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未达标的患者 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胰岛素联合治疗 对难以分型的消瘦患者,均可使用胰岛素治疗 送给糖尿病人的话 一·告别无知,多学点 二·控制饮食,少吃点 三·加强锻炼,勤动点 四·监测血糖,及时点 五·合理用药,谨慎点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不负法律责任谢谢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2.肥胖(或超重)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RR)为3.43。 3.体力活动不足 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2-6倍。 4.膳食因素 高能量饮食是明确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摄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纤维素的膳食也可能与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 5.早期营养 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6.糖耐量损害(IGT) IGT是指患者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IGT者在诊断后5-10年进行复查时,大约有1/3发展为糖尿病。而改善膳食和增加体力活动有利于降低IGT向糖尿病的转化率。 7.胰岛素抵抗(IR)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 总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生的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