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近百年来,国学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国学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也可谓起起伏伏。 基于国学教育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之基础,本文针对国学教育的发展之路,影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院校;国学教育;教学研究一、国学教育的发展的曲折之路我国有着上下五千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国自幼儿园至高等学府的必修科目,国学教育需要保持传承的延续。 西方文明要学,传统文化更不可丢。 近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情的跌宕起伏,国学教育也经历的生死轮回。 总结近代以来的国学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40年代末,属于国学教育意识的初兴起时期,人们摆脱了洋务运动以来专注于学习西方文明的偏见,开始注重探索国学的深邃精神,出现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章炳麟章太炎,梁漱溟,胡适以及南怀瑾等国学大师,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传承与贡献功不可没。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初,属于国学教育受损失最严重的时期。 特别是在1966-1976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时期,国学精粹几乎被损失殆尽,国学大师也损失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国学教育止步不前。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中期以来,国学教育意识重新被唤醒。 甚至将国学教育上升到了国家命运的高度,国学教育层次和水平得以修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在国内得以传承,在海外还建立了例如孔子学院等传承中华文明的教育机构。 中华文明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与赞赏,国学教育有了深厚的传承基础。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精英人才的学府,对于国学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义不容辞,如何引导我们的年轻人正确客观地认识国学的博大精深,重视国学素养的自我提升,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重任。 二、近代以来国学教育命运多舛的反思本文认为,近百年来国学教育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一历史背景因素高等院校国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的历史背景的影响,国运昌则国学扬,国运衰则国学弱。 民国期间,高等学府出现了诸多的国学大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国力弱的历史大背景,注定了此种辉煌只能昙花一现,要想保持下去,不断涌现国学奇才实为困难,诸多国内军阀混战、国际日本侵华、列强环伺等不利条件限制了国学教育的发展与传承。 二教育组织因素国学教育的发展光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长远不了的,要靠组织的力量,大家的力量加以推进。 自民国以来,各大高等院校陆续建立了研究国学的组织机构,无论是在大陆还是港澳台,甚至包括海外的高等学府陆续建立了诸多的国学研究机构。 例如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以及扩展至海外的红学、敦煌学等研究机构与组织,都是对民国时期所属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恢复和继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国学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能够集点成线,聚线成面,蔚为大观,引领一时文化教育思潮。 三师资水平因素国学教育的发展离开的教育工作者的传授,高等院校国学师资力量的强弱也同样影响着国学教育的质量与前景。 国学教育的影响力,直接受到高等院校国学教师自身水平的制约。 明国时期国学教育的兴盛,是诸多大师孜孜不倦的付出。 1931年,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国学教育需要此种正确追求与学习态度,不被物质世界所驱使。 总之,高等院校国学教育的发展自始至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高等院校又会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不同的国学教育形式,既能百花齐放又容易形成层次不齐,滥竽充数的野蛮生长情况。 需要我们教育界对国学教育形成一定的共识,争取建立一定的制度体系予以不断完善与发展。 三、高等院校国学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国学教育发展问题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对国学应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国学的发展是经历过上千年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知识精髓,对其要存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同时,国学又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对于某些国学中的观点已不合时宜,要慎重地予以替换取舍,不可苛求国学的完美,亦不可吹毛求疵予以随意摒弃。 国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师资队伍建设要变唯学历为唯造诣要摒弃唯学历论,在国学方面应遵循唯才学论,只要有深厚的国学造诣,可以适当降低对任职者学历的要求。 一方面,老教师应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将国学精髓传授于中国青年教师;另一方面,中青年教师也应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身国学修养,不可存有以国学牟利之私心,应有传承国学之敬畏之心。 除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学行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