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鉴赏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岁寒三友 ———— 松 苍 竹 翠 梅 含 笑 不同名角不同曲调,共用演绎毛泽东诗词《咏梅》 毛泽东诗词《咏梅》发表以后,深受 全国人民的喜爱,大家以各种形式深情演绎她。 自从毛泽东诗词《咏梅》发表以后,全国掀起“咏梅”高潮。 我 爱 你 青 松 气 质, 我 爱 你 红 梅 品 格。 电影《海外赤子》插曲《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红 梅 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因为梅花(尤其是红梅)是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象征。 红梅精神象征着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举 国 同 歌 一 曲 ——— 《红 梅 赞》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1961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按照儒家的观念:梅花是高洁守道的凜然君子,不畏严寒的刚毅雄杰。 在陆游笔下梅花则是一副孤芳自赏、清高傲慢、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形象。然而,毛泽东《咏梅》一词更是把这种精神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这首词前有段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阐明了创作动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舒展了开阔非凡的胸襟与气魄。 “风雨”、 “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做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势昂扬。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 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之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表现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 词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与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不断地进行战争威胁和各种挑衅活动; 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也疯狂叫嚣要“反陆”,而原苏联领导(斯大林、赫鲁晓夫)人又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真实写照。 作为领袖的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最后,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最早报春的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畏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为结束,将诗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 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没有任何怨言,更不以功臣自居,而是很欣慰祥和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 “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脱离众花、孤芳自赏的情绪。 毛泽东《咏梅》一词的梅花满身清气,屹立于严寒里;坚贞不屈,傲视风雪;独立,奋进,不依附于他物,正是中华民族气魄之根本,节气之象征,无疑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七 律 《冬 云》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