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纺织品中致癌染料及其检测方法
中国纤检
21 世纪,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意识不断加强,纺织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
保护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其中纺织品所用染料的致癌性更是人
们关注的焦点。
染料与癌症的关联在100多年前就有相关报道。1895年,德国医生Rehn曾
报道,在一品红制造厂工作的45人小组中,有4人患膀胱癌。此后5O年,通过
对动物的试验和长期临床研究,确定膀胱癌是染料厂工人的职业病。因此,当人
们穿着和使用含有这类染料的纺织品时,就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危险。
本文所论述的致癌染料是指本身未经还原或其它反应,但直接与人体或动物
体长时间接触就会引起癌变的染料。鉴于这类致癌染料的严重危害,许多国家和
世界权威组织相继颁布了严格的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限制。直接蓝6、直接红28、
直接黑 38、酸性红 26、碱性红 9、碱性紫 14、分散蓝 1、分散橙 11 和分散黄 3
是欧盟委员会纺织品生态标签(Eco-Label)(欧盟 2002/371/EC 指令)和国际环
保纺织协会的纺织品生态标准都要求纺织品中不得使用对人体有直接致癌作用
的9种染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并发布的我国最新推荐性国家
标准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也规定不得使用这9种染料。
国外致癌染料检测方法和标准
纺织品中致癌染料检测一直是难题,目前,国际上尚无正式用于检测纺织品
上致癌染料的方法标准。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较少,关于致癌染料的检测,
OeKo-Tex 标准 200(2010 版)中描述:部分染料(偶氮染料)可按禁用芳香胺
的检测方法检测;部分染料(分散染料)可按分散染料的检测方法检测;而其它
几种染料没有明确注明检测方法。这给相关法规、标准、符合性评定程序的实施
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德国作为相关法案的提出国,曾于 2000 年提出过一项有关纺织品上分散染
料检测方法的标准草案DIN DMP512草案《纺织品分散染料的检测》,目前世界上
一些主要检测机构在进行纺织品上致癌染料的检测时,基本上都参照了该标准草
案,有些则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技术上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
我国致癌染料检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致癌染料检测方法及相关标准主要是 GB/T20382-2006《纺织品
致癌染料的测定》,该方法采用甲醇萃取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检测
器法(HPLC-DAD)对萃取液进行定性、定量测定。虽然该方法在国内较为普遍使
用,但是却存在着如下许多问题。
1)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提取方法,不能完全提取纤维上的染料。
9种致癌染料分别属于直接、酸性、碱性和分散染料,化学性质差异较大,
采用甲醇提取纺织品上的多种染料,方法简单、快捷。但实践表明,该方法只能
提取纤维上的部分染料,且回收率较低,不能满足Oeko-Tex Standard 100定量
检测要求。这样对检测机构而言,可能会因提取量较低而难以检出,易导致结果
的误判,给检测机构及相关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2)采用HPLC-DAD法检测,灵敏度低,若存在假阳性时,无法准确判断。
目前 HPLC-DAD 法是最常用的检测致癌染料的方法,但染料中常含有合成中
间体、同分异构体和分散剂等,成分复杂,对检测方法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要
求高,在实践检测过程中若存在假阳性现象时,采用 HPLC-DAD 法进行定性检测
时,难以分辨,且该方法的灵敏度低、选择性较差。
3)利用HPLC-DAD法检测,检验周期较长。
按照目前GB/T20382-2006方法检测,梯度淋洗程序时间太长,需要55分钟,
一个样品从制备到检验完成,大约需要2个多小时,检测效率低。
4)标准中的个别染料名称,化学文摘号没有进行及时更新。
标准中碱性红9,化学文摘编号(CAS NO)为25620-78-4,笔者查询文献资
料,目前碱性红9,化学文摘编号(CAS NO)已经更改为569-61-9。
5)标准中存在勘误。
标准 4.4 部分 0.0025 mol/L 磷酸二氢四丁基铵溶液配置错误,标准中写到
“移取 4 mL 浓度为 1 mol/L 的磷酸二氢四丁基铵溶液于 2000 mL 容量瓶,以水
稀释至刻度”,若这样配置的话,浓度显然为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