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中国法治建设遇到困难的原因调研
对中国法治建设遇到困难的原因调研
我国在当前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社会变革
过程中,在法制建设、普法宣传、严格执法等方面颇有成 绩。然而,仍然存在大量法律不被尊重、得不到有效实施 的现实状况。如今我国走向法治的最大困惑在于:传统的 文化积淀依然深刻地存在于国民心理之中,影响着人们的 行为,进而影响着已经颁布的法律制度的实现,导致许多 法律在生效后并没得到较好的实施。我国的法治建设可谓 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本文试着从熟人社会、人治社会、 传统道德方面找出其原因。
熟人社会
20世纪7 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乡土社会 已经远远不是那个传统的、不流通的、礼俗的社会。从全 国范围来看,完成了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只是沿海少数农村 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乡村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是处于 农耕社会时期,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生活在转型初期的乡土 社会。在转型初期的乡土社会中,以户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与沿袭久远的封建社会经营方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家庭 仍是核心,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的农业生产仍无法冲破 封闭的壁垒,血缘、地缘关系的根基虽然有所动摇,一部 分人脱离农业生产转入工业、商业、运输业,但农民终究
离土不离家,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仍然把根扎在乡土社 会,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关系仍是乡土社会的主导关系。
农村与城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员流动性的差 异。农村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与外 界交流很少、社会组成人员较为稳定,因此,虽然从整体 来说,当代中国社会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日趋淡薄, 正由“熟悉人”社会迈向“陌生人”社会,但具体到农 村,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这种趋势似乎并不明显, “熟人社会”仍是这些地方的主要表现。受生产力水平等 其他因素限制,村民生活和交往的环境具有小而稳定的特 点,人与人交往异常紧密。此时,外界的评价对个体行为 产生了强有力的约束,道德层面的要求成了人们自觉遵守 的行为准则。人们不需要《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的保 障,就能够确信交易的安全性,不需要《刑法》的警戒和 惩罚就能够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人们的信誉保证机制、 刑罚实施机制完全建立于“熟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和私力 救济层面之上。在这种“秩序”环境下,法律的介入反而 让村民觉得麻烦,多此一举,简直就是画蛇添足,还充满 了不可预期性,甚至效力还远远低于他们心目中的“法”。
当然,无论怎样,今天的乡土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让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曾经浸润在“礼法文化”中的乡 土社会,面对现代化的冲击、社会的变迁逐渐失去了“礼 治”的基础。然而,当“法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 慢慢填补“礼治”退让出的秩序空白之时,却又遇到了难 以想像的障碍,生长在异域文化土壤上的法律体系有着它 的科学性,但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却似乎难以开花结果。
人治社会贱讼情结
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以皇帝的中央集权、君 无戏言而延续。皇上就是法,言出法随。一切制度因皇帝 的兴趣所好改变,皇上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诸法合体、 以刑为主”。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刑罚的威慑作用,一直影 响着现在的一部分人。
中国古代民间有着深远的贱讼、厌讼或者无讼的传统, 广大民众往往以“息事宁人”为由而回避诉讼,长期以来 形成了 “忍”字为先,委曲求全的心理。到了唐宋明清之 际,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繁荣,曾几度出现过诉讼膨 胀、健讼之风兴起的情况,终被封建正统视野下的舆论打 压得无力生存,无疾而终。可见,这种回避、轻厌诉讼的 贱讼情结甚为难解,而我国古代历史总体而言诉讼不兴的 局面也因此得以形成。
在大多数统治者看来,诉讼纷争的提起在于小民当忍 不忍、礼义教化未宣所致,是道德水平下降的表现。统治 者曾对争讼有过“唇舌细故而致争,锥刀小利而兴讼”的 评价,表明了其以争讼为耻的态度。所谓“得己且己,莫 妄兴词。一到讼庭,终身仇敌。璨相报复,无有休期。坏 产破家,多由于此”。可见,当时正统视野下,那些受过儒 家思想教化的人认为词讼可免则免,能用别的方法解决就 尽量不要对簿公堂。提起诉讼有诸多弊端,不仅使得争讼 者自身家破人亡,怨怨相报永无穷尽,而且破坏人与人之 间的和睦关系,败坏社会伦理道德,威胁社会的安定。因 此,统治阶级大力倡导“和为贵”,“克己修身”,对民众 进行伦理道德教化,使邻里、家庭自相慈爱以达到息讼,
维护社会安宁的目的。再者,封建家长制的社会背景下,
形成以家长处理纠纷的习惯,“家丑不可外扬”,家族礼法 排斥提起诉讼。我国古代从西周时候起就建立了 “亲亲” 的礼治原则,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的宗法制,以血 缘关系为纽带规范家族成员的不同地位,并提出了 “父慈、 子孝、兄友、弟恭”的理想状态。经过演变和发展,最终 形成了贯穿我国整个封建历史的封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参公管理企业编制.doc VIP
- 参公、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x VIP
- 22D701-3电缆桥架安装(26.9MB)(26.85MB)5ce2e72e69780631(1).pdf VIP
- 学堂在线 日语与日本文化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艺平稳性关键SOP、一般SOP示例.pdf VIP
-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第3版):热作用特种加工技术PPT教学课件.pptx
- 公、行政编制与事业5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 VIP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钢箱梁制造新工艺及关键技术.ppt VIP
- 社区矫正心理测试.docx VIP
- 西双版纳傣自治州“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