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第6-清热药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与清热药有关的概念;   表热:辛凉解表药 热证 虚热:清虚热药 里热 气分热-清热泻火药 实热: 血分热-清热凉血药 湿热――清热燥湿药 热毒疮疡-清热解毒;二、清热药分类的药理学特点 ;袪邪;扶正;(二)清热泻火;(三)清热凉血;(四)清热燥湿;抗病原微生物 ;抗炎 ;(1)直接作用;(2)间接作用;解热;多数清热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某些清热药又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其他;(一)抗菌实验   应选用广泛菌株进行体外抗菌实验;选用敏 感菌株进行感染动物的保护实验。 1、体外抗菌试验  中药粗制剂对结果有较大的非特异性影响。 2、体内抗菌实验   是判定药物有无临床价值的最主要指标。;(二)抗病毒试验抗病毒试验   1、细胞培养法       2、鸡胚法          3、整体动物实验法 ;(三) 抗炎实验; ; 晚期(肉芽组织增生期) 皮下植入法(棉球、滤纸片、塑料环) (四)解热方法(见解表药) (五)抗炎方法(参祛风湿药) (六)对免疫的影响(见补益药) ; 黄 芩; 二、主要药理作;(2)抗炎、抗过敏 有效成份:黄芩苷、黄芩素等 作用特点:黄芩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 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机制。 抗炎作用机制:抗组胺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 (AA)代谢有关。   ;PLA2;抗过敏 有效成份:黄芩苷、黄芩素 作用特点:抗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 磷酸二酯酶和脂加氧酶的活性。;(3) 解热镇痛作用 ;(4)保肝、利胆 黄芩及黄芩提取物等对四氯化碳、半乳糖胺等所致的动物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可使升高的转氨酶(ALT)显著降低。 黄芩苷元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有明显的 抗增殖作用,抗肝纤维化形成。 ; 黄芩苷元通过清除自由基可对抗由 t-BHP(tert butyl hydroperoxide) 诱导的肝细胞的细胞毒性。 黄芩醇提取物及其黄酮类成分可以抑制大鼠肝匀浆中脂质过氧化发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黄芩苷元具有利胆作用,可使实验动物的胆汁分泌量增加。 ;(5) 抗血小板聚集 黄芩苷元可抑制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 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并防止由内毒素诱导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大鼠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减少; 黄芩苷元能抑制凝血酶及凝血酶受体紧张肽诱导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1(PAI-1)的生成。;(6) 降血压、降血脂作用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黄芩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部位在外周,可能与阻滞钙通道、扩张血管有关。 ;其他 (1) 抗氧化 黄芩苷元可抑制由铁诱导的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并可抑制前脑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清除二苯基苦味肼(DPPH)诱导产生的自由基。 ;(2) 抗肿瘤作用 黄芩苷元和汉黄芩素对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 ;(3)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低剂量黄芩苷可明显促进刀豆蛋白(Co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增高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粒细胞作用,而高剂量则明显抑制。还有表明黄芩有增强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作用 。; 黄芩煎剂和浸剂都能够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黄芩苷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表现明显的镇静作用; 黄芩素和黄芩苷能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RA)的活性,减轻糖尿病并发症,使晶状体、肾脏病理变化得到改善; 此外, 黄芩苷元还具有利尿作用,对麻醉犬静脉注射给药有明显利尿作用。;现代临床 1.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2.流行性腮腺炎 3.病毒性肝炎 此外: 黄芩对麦粒肿,妊娠恶阻,烧、烫伤,流脑,猩红热,蜂窝组织炎,沙眼,钩端螺旋体病等亦有一定效果。 ;黄 连;二、主要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抗菌机制;(2)抗病毒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