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选读伤寒教研室 姜建国;总论;一、《伤寒论》的概况述要;(一)成书与沿革;张仲景的生平传略;张仲景的生平传略;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约公元200~210年)
东汉(公元25年~219年),东汉末年即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成书的历史背景;;2.沿革;西晋·王叔和 是第一个整理仲景遗著的人; 唐·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是《伤寒论》 现存较早的版本之一。;治平年间国家设立校正医书局。高保衡、林亿等 以“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故首校伤寒论。此即“宋版本”(公元1065年)
明·赵开美的复刻宋本,又称“赵刻本”。;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公元1144年)。
明·嘉靖年间由汪济川复刻保留至今。
宋版本、成注本是现行《伤寒论》的主要版本。
另有,桂林古本、长沙古本、四川古本、康治本、康平本等可供参考。
;3、注释 “宋版本”刊行后,即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并出现研究《伤寒论》的著作:;明清两代出现不同的学术流派:;近现代:;(二)篇目与体例:;辨脉法第一
首先提出脉分阴阳,凡脉大浮数动滑者,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者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然后论脉象主病。
平脉法第二
平就是平人的脉象,本篇论述四时平脉,阴阳相等之平脉。 平也有辨的意思,所以平脉篇也有脉象主病的内容。如四时太过与不及之脉,脏腑阴阳乘、侮之脉,百病错杂之脉等。运用了五行生克理论来分析疾病纵横顺逆和生死预后。;1、伤寒的基本概念;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争论的焦点是:《伤寒论》所阐述的外感疾病究竟是广义伤寒还是狭义伤寒? 《伤寒论》究竟包括不包括温病?;传统的两种认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外感病发病理论的发展
治法、方药知识的积累
从内容分析上来看
《伤寒论》中关于温病的内容
温病学家对仲景理法方药的继承与发展;外感病发病理论的发展;温病有伏气、新感之分
宋·郭雍《伤寒补亡论 》“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
“六气皆从火化”
金·刘完素提出“六淫之中,以热居多。”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疠气理论
明·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唐·孙思邈
葳蕤汤(滋阴解表)、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
金·刘完素
双解散、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
元·王履
“温病热病后发于天气暄热之时,而寒邪在表,闭其腠理,无寒在表,故非辛凉或苦寒或酸苦之剂不足以解之。”;明代· 吴又可
邪伏募原,治当疏通气机,透达于外。治以达原饮。
明·喻嘉言
治温疫,芳香逐秽,解毒
治秋燥,用清燥救肺汤
清·叶天士、吴鞠通
《外感温热篇》、《温病条辨》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家的温病理论。;明确提出了“温病”
论述了大量温热证
肺热咳喘证、肠热下利证、湿热发黄证
有适用于温病的治法
清泄热邪、育阴清热、急下存阴、清热生津
有适用于温病的方剂
白虎汤、承气汤、陷胸汤、白头翁汤、麻杏甘石汤、黄连阿胶汤;温病学家对经方的衍化应用
白虎汤 化斑汤
炙甘草汤 复脉汤、救逆汤
调胃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
黄连阿胶汤 坎离既济汤
乌梅丸 椒梅汤
栀子豉汤 凉膈散;治则治法的继承与发扬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
由“先解表后治里”发展为“表里同治”
由“单纯急下存阴”发展为“攻补兼施”;结论:;二、《伤寒论》的巨大贡献;(一)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二)揭示组方大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