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第二章中药调剂基本知识.pptVIP

《中药药剂学》第二章中药调剂基本知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二、中医处方常用术语 中医处方术语是在长期的中医药实践中形成,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处方用名、中药脚注、用药禁忌等。 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为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 * 主要内容 1、中药的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2、中药处方应付 3、中药处方脚注 * 1、中药的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中药处方用名 中药处方用名包括正名和处方常用名。中药调剂人员除掌握中药的正名外,还需掌握处方常用名(别名、处方全名、并开药名)。 怀 牛 膝 川牛膝 * 中药处方用名形成的主要原因 1、不同品种 怀牛膝-川牛膝;吴茱萸-山茱萸; 2、不同名同种 肉苁蓉-大芸;大黄-川军;甘草-国老; 3、同一品种不同炮制方法 生姜有鲜姜,干姜,炮姜,煨姜 * 4、同植物不通用药部位 橘核,橘络,桑叶,桑枝,桑皮; 5、同一饮片正名和处方全名 白芍,杭白芍 6、同一种饮片和并开两种 白芍,赤白芍 橘核 橘络 * 正 名 鹅 不 食 麝 香 囊 以历代本草文献作参考,以《中国药典》一部,局、部颁《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为依据。 中药正名一般都有一定的来历和解释。 如: 鹅不食,麝香,骨碎补,香附,金银花 * 别 名 1 、 地区不同,习惯各异,一种中药除正名外还有地方名,别名,简化名等 如:白果与银杏;大芸与肉苁蓉; 甘草与国老;三七与田三七 延胡索与元胡;山萸肉与山茱萸 牵牛子与二丑(黑丑,白丑) * 别 名 2、同一药名基源不同 中药地丁:京津地区为罂粟科的苦地丁,华北地区为豆科的米口袋,华东地区为堇菜科的犁头草 * 处方全名 一般在中药正名前冠以说明语而构成中药的处方全名。 1、要求产地的 如:川芎,广陈皮,云茯苓,怀牛膝,辽细辛 2、 要求基源的 如:乌头,附子,青皮,枇杷叶 * 处方全名 3、要求采收季节 如:绵茵陈,冬霜叶,夏枯草,冬天麻 4、要求性状特征 如:全当归,花槟榔(玉片),左牡蛎 5、要求净制加工 光杏仁,明天麻,枣皮 * 处方全名 6、要求炮制 如:炙黄芪,焦山楂,炮山甲,枯矾, 法半夏,焦栀子,炒栀子 7、要求体质 如:子黄芩,枯芩,嫩桑枝 * 处方全名 8、要求陈新 如:陈皮,鲜姜,鲜地黄 9、要求气味 如:香白芷,苦杏仁,酸乌梅 10、要求色泽 如:黑元参,青川椒,红花,绿升麻 * 并开药名 一名多药,将2~3种疗效基本相似或协同作用的饮片缩写在一起构成的并开药名。 如:炒三仙(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 二冬(天冬和麦冬) 二活(羌活和独活) 知柏(知母和黄柏) * 2、中药处方应付 中医药发展受地域的文化、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中药处方用名也就带有一定的地域的特性。中药调配应按照医师处方用药目的给与调配。 Ⅰ、中药别名应付 大黄→川军,锦纹,庄黄 牛膝→牛夕 川楝子→金铃子 * 2、中药处方应付 Ⅱ、并开药名: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 如:二冬、二地、焦三仙、全紫苏等 Ⅲ、炮制品应付 如:“麦芽”给炒麦芽; “生麦芽”给生麦芽 “乳香”给制乳香; “生乳香”给生乳香 * 2、中药处方应付 Ⅳ、药物数量关系的给付 处方药名书写常见有:“各”、 “合”、 “并”、 “全”、等 各:生熟地各(N) 合=并:生熟地并/合(N) 全:全紫苏、全当归 当归 * 3、中药处方脚注 中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中的某味药的左上或右下所加的注释。 脚注内容包括:炮制法,煎制法,服法等 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 * 先 煎 1、药品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贝壳、矿石类药等,如龟板、鳖甲、石决明、龙骨、牡蛎;代赭石、磁石、生石膏等,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可打碎先煎20~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同煎。 代赭石 石决明 * 先 煎 2、有些毒性中药受高温分解 对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先煎1~2小时,以降低毒性,保证安全用药。 * 后 下 薄荷、青蒿、砂仁、白豆蔻等气味芳香,久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久煎,有效成分会被破坏,故此两类药物须在一般药物即将煎毕前3~6分钟再下。 * 包 煎 对于赤石脂、车前子、海金沙、青黛、滑石、蒲黄、旋复花等粘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小纱布袋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可避免药液混浊,或刺激引起咳嗽。 * 烊 化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