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 2014年EVD疫情总体特点 持续时间最长 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最多 波及范围最广 跨陆路边境 经航空器跨国和跨洲传播 城市和农村均有流行 医务人员感染人数最多 首次由联合国协调应对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影响西非EVD防控的主要因素 三 西非国家经济发展极其落后,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之一 连年战乱、社会动荡 卫生体系不健全,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 医院床位/实验室/医务人员数量等严重不足 缺乏防控经验 公众对于疫情形势没有客观认识,不配合甚至严重抵触 固有的丧葬习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控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认为可能与蜱叮咬有关。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新布尼亚病毒及消毒措施。 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 SFTS布尼亚病毒的理化特性和灭活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现存布尼亚科病毒一般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同类病毒在乙醚4℃ 24h,65℃加热30min或煮沸(100℃)2min以上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5min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10%有效氯的氯消毒剂5min可以灭活病毒。初步试验验证,用β-丙内酯、4℃ 24h或甲醛4℃ 7天可完全灭火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环节 传染源 有关SFTS布尼亚病毒感染的媒介和自然宿主尚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初步确定养、牛、犬可能是主要宿主和传染源,经媒介蜱叮咬人传播。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蜱叮咬传播 人传人:接触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从目前收集病例资料来看,受SFTS布尼亚病毒感染人群年龄分布在39岁到83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75%;56%的患者为女性,没有明显性别差异;97%患者为农民,生活在林木覆盖的丘陵地区,发病前曾在田间劳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特征 SFTS国内外流行概况 在中国首先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多散发于呈丘陵地貌的农村地区,病例呈散在分布,从事野外作业人群容易被病毒感染,目前已经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6省市发现SFTS病例。SFTS病例一般始于3月,高峰期在5-7月份,占病例总数的96%;可以延续到11月份。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有报道发现了本病病例 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概况 截止2015年6月30日 全省共报告确诊和疑似病例272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7.35%。 疫情较2014年同期(143例)上升98.60%。 时间分布: 5、6月开始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进入高峰期; 地区分布: 主要分布中东部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 人群分布: 50岁以上占81.99%; 农民占83.09%(226/272) 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88岁 男女性别比为0.89:1, 手足口病及病毒特性 什么是手足口病 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治疗:无特效药物和特异性治疗手段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特点和抵抗力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PLC的地铁自动售票机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doc VIP
- 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 词汇句型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人教PEP版2025英语四年级上册.pdf
- 2025年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成人英语三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青春期女生生理知识.pptx VIP
- 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 补全对话与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人教PEP版2025英语四年级上册.docx
- 碎纸屑压块机设计.docx VIP
- 一台触摸屏控制多台plc.pdf VIP
- 中医医案——颈椎病(三).docx VIP
- 《空乘旅游英语视听说》课件——In-flight Meals 飞机餐.pdf VIP
- 婴幼儿反复喘息诊治、管理、预防临床实践循证指南(2025).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